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甄光俊:清末的戏园

354 0
发表于 2022-7-11 19:40: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我国早期社会的娱乐方式与民间祈天酬神等民俗活动相伴而生。后来戏曲形式成熟并独立,有了专门演出场所,戏园随之在各地盛行开来。

清道光四年出版的《津门百咏》有“戏园七处赛京城”之句,据此断定,清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天津至少有七座演戏唱曲的固定之所,但这七座戏园名称、坐落地点等详细情况已无从稽考。天津文史专家追溯天津演出场所时一般是从四大名园说起,指清光绪初年东门外的庆芳园、鼓楼北的金声园、侯家后的协盛园、大关西的袭胜轩。

四大名园在天津之所以享名,不光是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各有特色。如庆芳园偏重以唱为主的文戏,讲究排场;协盛园突出梆子、皮黄两下锅的特色;袭胜轩则以青少年通力合演武戏吸引爱好者;金声园是以京津大牌名角荟萃、男女同台为号召。

另外,这四家园子使用的都是优等茶叶,沏出香气袭人的茶水供观众饮用。因此,戏迷宁可舍近求远也要争相到这几家园子看戏。东局子、大王庄等地的观众,因为路途遥远,常常带着干粮去看戏,看完日场原地不动接着看晚场。那时晚场戏一般都演到深夜一点多钟,若遇上绅商大户出资邀演某出戏,延时到凌晨两三点钟也是常有的事。

庚子年(公元1900年)前后,运河淤塞,粮船取消,天津沿河两岸不及先前繁华,对戏园业造成一定影响。又由于清末一些新式戏园相继建立,演戏中心改变,四大名园渐渐没落。

(《今晚报》)

167937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