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陶然亭诗文唱酬好雅兴

319 0
发表于 2022-4-13 12:28: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陶然亭建好后,很快就成为文人雅集之所。清朝北京城分为北城与南城,北城主要居住满人,南城主要居住汉人,南城市井气息很浓。与此同时,南城也是会馆聚集之处,各地进京赶考的读书人,都会先到家乡会馆打听消息,或暂居于此。他们的到来为南城增添了几分文气,士人相聚宜在环境清幽处,陶然亭是很好的选择。

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的清明,著名学者洪亮吉与友人在陶然亭雅集,此聚的主要目的是送别友人吴锡麟回江南,大家各自携酒而至,分韵作诗。古人雅集必作诗,但不能随意作,得有一定的规矩,比如规定题目,规定诗中必有某个字或规定诗必押某韵。洪亮吉分到了郭韵,写成了一首诗,诗中描述清明时节陶然亭的风景“梨棠间桃杏,花暗一层阁。春蔬罗数十,所喜新意各”,但离别总是让人伤心,“泥饮苦不豪,停觞叹离索”。

陶然亭雅集在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的暮春时节迎来了一次高潮。雅集的主持人是大臣黄爵滋,这次雅集共有四十八人参与,效仿兰亭故事,诗文唱酬,一卷《江亭展禊图》流传至今,照见当日众人的风采。黄爵滋与林则徐、龚自珍等人为友,在这次雅集两年后,黄爵滋向朝廷上书,力陈禁绝鸦片之必要性,林则徐对此极力赞同。

陶然亭雅集随着清朝的时局变化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尽管雅集活动仍为数不少,但已不复往日的雅兴,愁绪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雅集诗文中。读书人在雅集时并非只知吟风弄月,也谈论时事,可是总也找不到可靠的出路。

1920年8月,天津觉悟社等五家进步社团的成员代表相会在陶然亭讨论救国方向,作为觉悟社成员的周恩来与会,李大钊前来指导,“他鼓励大家要有一个共同的主义,好团结一致”。

(小文/文 《北方新报》)

156883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