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社区 首页 运城头条 旅游头条 查看内容

打造全新的旅游目的地

2017-1-12 13:10| 发布者: 小啊坏呀| 查看: 189| 评论: 0|原作者: 卫明珠 王 超

摘要: 整洁的街道,高耸的路灯,整齐的楼房,粉刷一新的墙面,宽广的文化广场;全省面积最大的薰衣草香草庄园,农业生产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生态观光农业园,让游客流连忘返的民俗小吃一条街……数九寒天,笔者走进永济 ...

整洁的街道,高耸的路灯,整齐的楼房,粉刷一新的墙面,宽广的文化广场;全省面积最大的薰衣草香草庄园,农业生产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生态观光农业园,让游客流连忘返的民俗小吃一条街……数九寒天,笔者走进永济市城东街道新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新农村画卷。村民们说:“美丽乡村建设让咱村环境越来越好,现在前来旅游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新街村是永济市全力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永济市围绕生态农业、城区建设、文化旅游等多重要素,充分运用“旅游 ”思维,推动旅游业与各产业、各行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出多层次、差异化的旅游产品,着力构建起富有永济特色的旅游体系。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永济旅游产业正加快步伐、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开启同频共振的新模式。“实施旅游突围战略,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塑造乡村、城市、山水、文化‘四张名片’,让旅游业真正成为永济的惠民富民产业。”永济市委书记徐志英说。建设美丽乡村:让游客记得住“乡愁”快速消失的古村,使许多人感到乡情难觅、乡愁难寻。永济市利用丰富的乡村资源优势,将农业产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深度挖掘乡村古院落、特色饮食和民俗风情等地方特色,重建传统“乡魂”。在农家乐、民俗村、休闲农园、休闲农庄等基础上,创新形式多样、特色各异的产业发展新途径,建成了一批不同主题的特色旅游村。水峪口古村位于神潭大峡谷景区内,文化厚重,民风淳朴。该村虽然依山傍水,但多年来却是一个方圆有名的穷村子和人员外迁村。2013年,在永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围绕旅游开发和改善人居环境,请专家进行高水平策划,依托神潭大峡谷景区的辐射带动优势,确定了打造“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美食品尝、休闲度假”乡村旅游胜地的发展新思路。同时,在保持传统格局的前提下,通过招商引资,山西溪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两亿余元对古村进行了恢复性建设。这一思路,满足了游客及市民对古村文化的追寻和对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体验。元旦假日,笔者和亲朋来到古村游玩。放眼望去,青石铺就的街道两旁,顺地势起伏而高低相映的商铺,青瓦覆顶、简洁朴素。峡谷中汩汩的山泉从古村西边穿过,赋予古村以灵动的生命。整个村落浸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焕发出别致的乡土文化风采。一位史姓村民在古村开饭店已经有4年多了,他说美丽乡村建设让咱农村更美丽,全域旅游让咱生活更富裕。从饭店开始营业到现在,他家的收入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均收入达20万余元。神潭大峡谷景区的负责人告诉笔者,在这里不但可以品尝地方特色小吃、欣赏地方特色文化,而且还可以体验游乐项目,住农家客栈,过一回地地道道的农民瘾。据了解,古村目前已吸引了山西、陕西、河南等省的民间小吃、民俗工艺、民间演艺等入驻,容纳了近150余家各地特色小吃,带动一批村民富了起来,每户月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节假日期间游客日均吞吐量达4万余人次,既让人们深切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含义,也让人们看到了生态旅游是一条现实有效的精准扶贫路径。扁鹊庙景区坐落的清华村、王官峪风景区坐落的王官峪村、五老峰脚下的“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东坦朝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太宁村、“爱情圣地”普救寺下的西厢村……这些被永济市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依托自身独特的优势,形成了美丽乡村和旅游开发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良好格局。这些村落依次排列、串珠成链,在永济市中条山前沿,形成了一条美丽的乡村旅游带,勾勒出了永济全域旅游的美好前景。打造全新的旅游目的地提升城建质量:让城区处处都是风景永济市是山西省的南大门,每年迎来送往千万游客。为了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该市从公园规划、生态绿化、城市建设三方面入手,大力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实现游客“落脚地”从景区向城区转变。公园,是永济市叫得响的城市品牌。在规划之初,该市就提出了“一中心五公园”的宏伟目标。“一中心”即投资2.4亿元、面积约5.2万平方米的市文化中心,集人民剧院、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新华书城、休闲广场、商业展示于一体,在全省县市里可谓首屈一指。“五公园”即五大文化主题公园,分布在城区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总投资4.5亿元。其中,城区南有舜帝山森林公园依山而建,北有滨河公园沿水而兴,中有樱花园闹中取静,东西两侧有蒲园、柳园增色。五大公园以舜都大道为主轴,其中3个东西点状分布,两个南北带状分布,形成了科学均衡的布局,让市民走出家门10分钟内就能进入公园。每天或早或晚,市民在公园跳舞、散步,再加上动人的音乐和孩童们的嬉戏声,构成了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生态绿化是永济市另外一张亮丽城市名片。该市牢固树立“保住山、稳住水、留住鸟”的建设意识,高度重视山体、水体、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采取见缝插绿的办法,按照道路林荫化、城市园林化、园区生态化的要求,营造城市“绿吧”,编织城市“绿带”,构造城市“绿肺”,先后实施了荒山绿化、通道绿化、环城林带建设等一大批造林绿化工程,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乔、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向彩化、美化、香化、净化升级。截至目前,该市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949.5万平方米,绿地面积达79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1.2%,绿地率达3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2平方米。舜都大道体现源远流长的舜帝文化,蒲州仿唐一条街体现风格鲜明的盛唐文化,河东大道反映底蕴深厚的河东文化,中山街体现永济蒸蒸日上的企业文化……这是该市突出城市文化的另一特色。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该市坚持把彰显文化个性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将青砖、红柱、灰瓦、白墙四大盛唐建筑色彩作为城市建设主色调,加强对建筑色彩和建筑景观的引导,在城市重要节点、公共场所增设十余组城市雕塑,从细节上彰显文化魅力。路在绿中、房在园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永济这座别具山水园林风格和现代城市风貌的生态城市,宛如一幅美丽动人的山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挖掘文化底蕴:让文化成为旅游主要内涵永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市域内现有各类文化遗址、宝寺名刹、亭台楼阁、名人故里、将相陵寝、别墅城池、山川名胜等文物景点140余处,舜帝曾建都于此,是山西省唯一的县级旅游城市。但如何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旅游需求?如何让游客品尝山水之外的味道?永济市市长孙中全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借力独特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与旅游同频共振、两翼齐飞。依托这一思路,该市着眼于构建城市“大文化”的构架,把加快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作为打造魅力永济的重要战略举措,不断加快旅游产业与文化发展共生共融的步伐,在全市基本形成了以盛唐文明为依托的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鹳雀楼、《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国之瑰宝唐开元黄河大铁牛、蒲州故城遗址、中条第一禅林万固寺等景区为主的西线人文景观旅游区;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神潭大峡谷景区、避暑胜地王官峪、山水景观雪花山、一代廉吏阎敬铭王官别墅、战国神医扁鹊庙为主的东线山水休闲旅游区——文化已成为该市旅游产业的不二主题,也是该市助推“全域旅游”发展的又一重头戏。仅去年国庆期间,该市鹳雀楼等六大景区共接待游客3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6%,收入995万余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同时,深入挖掘、整理和弘扬以舜帝为代表的根祖文化、以蒲州故城为代表的盛唐文化、以《西厢记》为代表的爱情文化、以鹳雀楼为代表的诗歌文化和以五千年历史积淀为依托的黄河文化等本土文化,推进文化与旅游的共生共融。重点打造鹳雀楼诗歌文化节、五老峰登山节和普救寺世界情侣月三大节庆文化活动,努力使永济地方特色文化形成支柱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跨越发展。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传承当地丰富的非物质遗产,该市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保护。目前,传统民俗永济背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永济道情、形意拳发源地、桑落酒的制作工艺等13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蒲津渡铁牛传说、祖师麻风湿膏制作技艺等21项被列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张营小米醋制作工艺、大锅寺的故事等82项列入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建立健全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档案,对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和传承人采取了有效保护措施。村村成景点,城区变公园。四季皆有景,处处是文化。“打造全新的旅游目的地,凝心聚力建设四基地一名城”,在这一目标指引下,永济,正以开放包容的新姿态,张开双臂迎接八方来客。

天虹创惠网转载于运城日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论坛精选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