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社区 首页 运城头条 市直部门 查看内容

提质增效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

2016-12-8 12:04| 发布者: 小啊坏呀| 查看: 140| 评论: 0|原作者: 张志斌 冯革才

摘要: 在首届运城果品国际交易博览会上,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近850名客商和专家抵运参会,冲的是运城果品。在本届“果博会”上,最响亮的口号是:苹果黄金生产带,出口世界 ...

在首届运城果品国际交易博览会上,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近850名客商和专家抵运参会,冲的是运城果品。在本届“果博会”上,最响亮的口号是:苹果黄金生产带,出口世界六大洲。所谓“苹果黄金生产带”,是说运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质苹果生产自然条件。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苹果种植面积约为3500万亩,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陕西、甘肃、山西、辽宁、河南、新疆等地。运城苹果要想在国内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充分发挥“苹果黄金生产带”的自然优势,在提升运城苹果品质上下工夫。提质增效——提质是前提,增效是目的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决定了运城果品必须提高品质。中国苹果的年总产量已经在4000万吨以上,按14亿人口计算,人均消费量为28.5公斤,销售压力不小。何况国内其他苹果主产区都在动员全社会力量提升当地苹果竞争力。据多年从事果品销售的广州客商周自立讲,消费者有层次高低的区别,优质苹果虽然价格高一些,但销路还是比较好,客商也有利可图。质量差点的苹果,多数消费者看不上眼,经销商的利润也比较薄。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在人们消费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多的还是追求质量。最新市场数据表明,在山东、甘肃苹果产区,纸夹膜双套袋苹果因为外观质量好,产地收购已经接近尾声,而单套膜袋的苹果还有一多半没有客商收购,也未入库。市场形势表明,优质苹果的销路远远好于普通苹果。据市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畅文选介绍,历年来运城水果出口量约10万吨,但今年前半年出口总量就达5.9万吨,同比增长65%。水果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仅比外观,还要比品质,更要比安全,农药残留超标的苹果会被拒之门外。要想打开国际市场,增加运城果品的出口量,只有在全面提高品质上做文章。不断增长的生产成本,决定了运城果品必须提高品质。近年来随着果品生产成本的增长,果业收入对农民增收乏力。在苹果生产过程中,套袋、疏花疏果属劳动密集型且工作时间集中。临猗果农张永刚说,每到用工季节,雇人难,工价也一年比一年高。现在请一个套袋工,日工资上百元。套一个膜袋人工成本3分钱,套一个纸袋6分钱,按4个苹果一公斤计算,每公斤套袋成本将近4毛钱,这使得苹果生产成本不断增高,利润空间缩小。不想法提质增效,农民的收入增长就会受到制约。提高品质——外在讲漂亮,内在讲口感苹果的品质,是有指标性规定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8年发布了运城市无公害红富士苹果地方标准,对红富士的外观品质与内在品质提出了具体指标要求。外观主要指果型与着色;内在主要指含糖量、硬度等。据业内专家分析,运城虽然处于苹果黄金生产带,但是决定苹果品质的并不仅仅是纬度,还与经度和海拔有关。比外观质量,山东比我们有利。山东属于海洋性气候,降雨量丰沛,苹果外观漂亮。运城降雨量小且不集中,常常会出现伏旱,今年苹果水裂纹严重就与前旱后涝有关;比糖度与硬度等内在指标,陕西、甘肃比我们有利。西北地区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利于苹果糖分积累和硬度增加。运城无霜期长,遇到“秋老虎”天气年份,糖度积累会受到一定影响。 除自然条件外,果农的栽培技术、管理方法等也决定了品质的优劣。可喜的是,运城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上投入了相当大的资金和力量。但是,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有的农民虽然掌握了技术,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和不敢担风险的心理支配,很多技术“心里明白,但就是不敢尝试”。果树专家汪景彦先生说:“三分钟的技术,三年也难以推开。”这话道出了新技术推广的难度。对苹果产业布局颇有研究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雷宗中教授认为,只有充分认识到各个区域的优势和不足,才能在提高果品质量上有的放矢,扬长避短。形成合力——政府抓宏观,基层抓落实自然条件是共性的,果农管理是个性的。因此,要想提高运城苹果的品质,单单依靠农民不行,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帮助农民改变传统观念,加快推广新技术。政府应当扶持优势苹果产区。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白姚期说,运城苹果种植面积200多万亩,但有一部分区域由于海拔低、昼夜温差小、土质盐碱化等原因,生产优质苹果的优势并不明显。政府在支持果业生产时,应当充分考虑各地不同的地理特点,重点扶持海拔600米以上的苹果产地,对海拔低、盐碱性土质的苹果地应当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临猗县前多年曾根据海拔特点,提出过一个果业发展的目标:坡上苹果坡下枣,半坡地带石榴绕。盐湖区在现代农业发展布局上,也根据地理特点进行了三大特色带布局,北部以梨为主,中部以菜为主,南部以干果为主。这就是政府对果品产业比较科学的规划重视先进技术应用推广。在本届博览会上,充分体现了对农业技术的重视。从全国各地聘请的技术专家,持续在展厅公开“坐诊”,现场解答农民的提问,求教的农民络绎不绝。在咨询现场,本报记者就今年苹果水裂纹现象严重求教。专家解释说,除了前旱后涝、供水不均的原因外,还与枝势有关。运城苹果前多年遇到了密闭现象,按说应当先解决全域密闭问题,得从间伐入手。但是不具备技术实力的民间组织,照搬照抄别处经验,大力推广树体改型,导致提干落头后留下的结果枝,角度较小,势力不强,水路不通,在降雨不均年份加重水裂纹。严重的教训警示果农,密闭园改造一定要先间伐解决整体密闭,再改型解决个体密闭。记者走访临猗县吴忠定省级示范果园发现,这个果园就是先间伐后改型,水裂纹现象要轻得多。万荣县示范园郭印西不但对密闭果园进行了间伐,而且在管理上引进并改良了适宜当地的日本“珠帘式”管理技术,稳产又提质,苹果“漂洋过海”到美国人的餐桌。记者在果区采访中,农民反映较多的是技术的推广。他们说,对于重大的技术措施,应当由政府牵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拿出指导性方案,不能由假“专家”瞎指导。农民应当注重提高果品品质。没有品质就没有竞争力。当前在果业生产上还存在片面追求产量的倾向。据客商介绍,北京门头沟区樱桃沟村为确保该村樱桃品质,从2007年就开始对进入盛果期的大樱桃果树进行限产管理,单株平均降产20%。此前,该区另一特色农产品京白梨也实行了限产管理措施。“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产量高不等于效益高。在运城,限产保质还仅仅是一种倡导,没有具体标准和规定。这一点,北京门头沟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降产增效”,具体落实要靠农民。而农民要想达成共识,付诸行动,需要各地村级组织、果业协会、农民合作社承担起引导示范推广的责任。

天虹创惠网转载于运城日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论坛精选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