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社区 首页 运城头条 文化头条 查看内容

谈谈关羽的忠义精神

2020-9-26 09:58| 发布者: 社区1号| 查看: 62| 评论: 0

摘要: 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长 熊召政谈关羽的忠义精神2020年09月26日 我曾经用9个月时间,在全国各地考察三国遗迹,发现三国时期的历史遗迹留存数量高于历史上的许多王朝。我将沿途收集的资料进 ...
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长 熊召政谈关羽的忠义精神 

2020年09月26日 我曾经用9个月时间,在全国各地考察三国遗迹,发现三国时期的历史遗迹留存数量高于历史上的许多王朝。

我将沿途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发现最吸引人们眼球的竟然是诸葛亮和关羽这两个人物。  

老百姓对关羽和诸葛亮的祭拜之地很多,而且民间对关羽的祭拜超过诸葛亮,很多的县城都建有关帝庙。 民间与历史的记忆不同,民间重道德,历史重胜败。关羽自宋朝被追封为王,再到封神,成为众星捧月的英雄,与他同时期的曹操、刘备等三国人物都远远不及。 

关羽被捧上神坛,有两个人起到了关键作用,一个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另一个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朱元璋把“忠孝”二字定为立国之本——忠孝为本、耕读传家。这里面的忠孝是价值观,耕读是生活方式。 

罗贯中正是在这样的价值观引导下,创作出了一部“主旋律”作品《三国演义》。这部作品里的人物个性鲜明、事件生动逼真,极具艺术魅力,作品塑造的数十位三国人物令读者印象深刻。而这部作品贯穿的主要思想就是“忠孝”二字。

诸葛亮和关羽,一个是文臣“忠”的代表,一个是武将“忠”的代表。关羽“忠孝”立国的思想,左右了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思路。 明代以后,关羽的形象借助罗贯中和他的作品《三国演义》,广泛进入民间,这部文学作品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统治者在历史转折时期,总会期望有像关羽一样忠勇的英雄出现,挽狂澜于既倒,这是一种时代的需要。宋徽宗为关羽加封,就是要宣扬武将保家卫国、冲锋陷阵的义勇精神,寄托建设大一统国家的愿望。 

经过官方的加封之后,老百姓也很乐意接受。于是就形成了孔子和关羽一文一武两位圣人的形象。 

关羽不仅是英雄的楷模,也是人民的标杆,受到庙堂与民间的崇尚。 关公的义勇精神中,“义”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以社稷为重、民心为本的家国情怀;“勇”体现的是能力,是国难当头的担当与选择。 清朝顺治帝在弘扬关公义勇精神的基础上强化了“忠义”。作为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面对内忧外患、民心极度不稳的国情,顺治帝尤其需要臣民对他和清朝的忠心。

因此,在他亲政的第一年,即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对于个人来说,“忠”是针对亲人、家族、事业,“义”是针对朋友、邻里、公众,忠贞不二、见义勇为是老百姓崇尚的美德。

同样两个字,对于出仕的人来讲,“忠”是忠于朝廷、社稷,“义”是知廉耻、明是非、懂恩仇。 

明朝末年,一位读书人在北京正阳门外的关帝庙书写了一副对联,“汉封侯,晋封王,有明封帝,圣天子可谓厚矣;内有奸,外有敌,中原有贼,大将军何以待之?”强寇在外,国运岌岌可危,此情之下,呼唤关羽大将军归来保家卫国,这是对忠义的肯定,也是对英雄的呼唤。

护国、护道、护民心。

我想,这就是关公崇拜文化形成的真正原因,也是忠义精神存于世代的理由。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忠义精神都将与时代一起前进,忠义既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我们战胜惊涛骇浪的压舱石。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