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社区 首页 运城头条 运城商贸 查看内容

杨振生:用楹联为“古中国”鼓劲添彩

2016-3-24 16:56| 发布者: 社区1号| 查看: 183| 评论: 0

摘要: 寻访华夏根祖尧舜禹 释解文明起源“古中国” 杨振生:用楹联为“古中国”鼓劲添彩 □记者 景斌 ▲杨振生研读“古中国”联墨作品。 记者 景斌 摄 “人类至尊当始祖,这儿最早叫中国。”这是运城市楹联学会会长杨 ...

寻访华夏根祖尧舜禹 释解文明起源“古中国”
   杨振生:用楹联为“古中国”鼓劲添彩

□记者 景斌

杨振生:用楹联为“古中国”鼓劲添彩

▲杨振生研读“古中国”联墨作品。 记者 景斌 摄

“人类至尊当始祖,这儿最早叫中国。”这是运城市楹联学会会长杨振生,面对河东地区丰富宝贵的“古中国”文化遗存时发出的感叹。
      3月17日,市长王清宪在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时指出,要追溯尧舜禹文化,唱响“古中国”品牌。而在这之前,杨振生就曾组织河东楹联人朱天运、廉宗颇、扆军宣、何沁学、邵运德、张丹薇、王彦平、王金枝、赵若迪等寻访华夏根祖尧舜禹,释解文明起源“古中国”。
      所到之处,触景生情,河东楹联人的满腔热情化作一副副寓意深刻、韵味悠长的妙联,为灿烂文明的“古中国”鼓劲添彩。

“胜地春华尧故土”

  被世人尊为“三皇五帝”之一的尧帝,钦定历法,推广水井,设立华表,实行禅让,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第一位圣明君王。千百年来,有关尧的传说故事、民俗歌谣、风情景物在河东大地代代相传,影响久远。尤其在尧的故里——绛县尧寓村,尧的传说故事更是俯拾皆是。
      “有人说,民俗、传说不是实物遗存,不足为凭。其实,这是不对的。”杨振生告诉记者,“在没有先进周密的记录手段的千百年前,历史当时的真实面貌就是靠‘传说’‘民俗’等传下来的,这些东西就是历史的‘活化石’。”
      杨振生说,绛县是尧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尧的足迹可谓遍及全县,有古建的“尧都村”,尧巡视时住过的“宿尧村”,尧王领兵打仗驻扎过的“尧寺头”等。而又以尧的出生地“尧寓村”最为集中。
      据了解,尧寓村收集珍存的能够反映和佐证尧故里的古石碑、古石匾五通,砂陶等完整器物及古灰元、古陶帘、灰层等遗址多处,出土石锄、石铲、石斧、石刀、陶碗等文物100余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在尧寓村发现的“唐尧寓处”石碑。诸多的历史遗存、遗物充分证明,远古时期的尧王曾带领大部落长期在此生产、生活,治国安民。
      惊叹于这些文化瑰宝,朱天运这样写道:“三山证帝名,龙翔横岭,凤翥甘泉,胜地春华尧故土;一典垂君则,晋国都城,绛侯采邑,陶唐熙旦古遗风。”扆军宣则说:“尧迹尧踪,尧天璀璨回眸久;圣心圣意,圣地芳菲醉梦多。”“龙裔寻根,文物为凭,尧王故里访贤帝;村名述史,石碑作证,遗迹公园觅祖宗。”邵运德说。

“德孝长存启河东”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舜帝的《南风歌》可以说是楹联最早的雏形。”杨振生说。
      舜的遗踪和传说在运城各县流传最广,正如孟子所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所谓“诸冯”“负夏”“鸣条”,在河东这片热土上都能找到根据。永济张营诸冯村的“帝舜故里”古碑,让廉宗颇心生一联:“古碑一座,帝业千秋,任风摧雨洗难销骨;德孝长存,功名永驻,借地利天时再启程。”
      垣曲的“舜耕历山”是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有舜王坪和皇姑幔两处美景。舜王坪为历山最高峰,漫山遍野,草木葳蕤,怪石嶙峋,鸟语花香。攀登过佳木繁茂的山坡之后,历山峰巅却是一块一马平川的大草甸,草甸中间有两道土黄色的犁沟展现在眼前,以至云端。面对这块“华夏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杨振生咏道:“一犁划破,万古洪荒,问虞舜缘何,不厌这高,躬耕绝顶?两垄喜沾,漫天澍雨,近白云施露,丰收海内,肇造河东。”
      皇姑幔传说是虞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生活的地方,联家们围绕着皇姑幔发挥想象也写了不少联作。王彦平的《题历山皇姑幔》:“风理云鬓,水映花容,这漫山清雾,难掩她千种丰姿,一帘幽梦;虽为父命,岂非本意,那遍地斑竹,最解我一生真爱,千古悲情。”
      舜帝陵是寻找舜踪迹的归宿之处,此地前陵后殿,古柏苍苍,皇城巍巍,一派帝王气象。正如何沁学所作:“苍柏幽幽,鸣条敦敦,漫抚韶乐九章,自古南风常解愠;仁行济世,孝道经天,细溯文明一脉,而今德治可寻根。”

“禹王立邑政兴邦”

  说到“禹迹”,河东有夏县的“禹王城”、河津的“禹门口”、芮城的“大禹渡”。禹王城一望四野辽阔,惟有一抔土夯的高台,矗立其间,显得遥远又沉雄。据介绍,这是一处古安邑的内城外郭的遗迹,所谓“禹都安邑”,便指这里。
      “一台突兀,高可望夫,高可立祠,高可遗都雄万古;三过传奇,禹曾治水,禹曾启夏,禹曾铸鼎分九州。”杨振生率先说道。邵运德也写联颂道:“华夏敢称第一城,遗迹仍存,史书可证;文明远觅五千载,禹王立邑,善政兴邦。”“古城乃华夏渊源,襟条岗带青龙,风烟如数沧桑史;勤绩得口碑传颂,抚高台思来者,气象宏开锦绣篇。”张丹薇说。
      “禹门口”即河津的古龙门,这里散落着“错开河”“梳头启”“米汤崖”等大禹圣迹。王金枝借景抒怀《题古龙门“梳头启”联》,“梳发三千丈,佳话当年,启迪禹王疏水;浚河九曲弯,传经后世,总教群鲤化龙。”“从神话里走来,欣禹王治水,锦鳞竞跃,拓开青石几千载;看吕梁山巍峙,有天堑架虹,叠浪飞舟,傲立黄河第一门。”赵若迪附和。“莫非先祖基因,荡亘古湍流,上善直追凭一跃;正是河东积淀,承黄龙夙愿,中华并举话复兴。”何沁学吟道。
      “尧舜禹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社会已经步入较快的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文明也有了相当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表现出了早期国家机构的雏形,为早期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杨振生说,“古河东地区承担了人类文明进化中许多关键环节的重要任务,参与并见证了人类早期社会形态形成、衍变、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文明最早的根、最古的源。”
      目前,运城作为两个“全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之一,当代楹联“河东流派”已在全国叫响,在杨振生看来,这种现象除了地域性的特点和运城联家的痴爱,更重要的是“古中国”这一深厚的文化基因作后盾,运城联家从中汲取了大量精华。“楹联是语言高度浓缩的概括,用楹联记录‘古中国’,容易让人铭记,更有助于宣传。”杨振生说,“还要再探尧舜禹文化遗存,以发现更多‘古中国’的痕迹,并用楹联去表达。”
杨振生表示,河东楹联人要以唱响“古中国”文化品牌为契机,以楹联创作为平台,继续深挖尧舜禹创造的灿烂文明,钩沉梳理历朝历代为尧舜禹所作的联作,诠释古联作的创作背景及文化内涵,充分展现河东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及价值,为运城称为“古中国”再寻有力佐证。
      “上下五千年,华夏于斯开步早;纵横三万里,大河顾我掉头东。”杨振生一语为河东厚重的文化底蕴、灿烂的人类文明作了最好的注解,此联也成为运城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运城联家争做“古中国”文化品牌的守望者、保护者、传承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