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社区 首页 运城头条 运城商贸 查看内容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本质要求

2016-3-21 00:14| 发布者: 社区1号| 查看: 126| 评论: 0

摘要:   随着近3000名代表按下表决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并高票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众所周知,五年规划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方式,已经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

随着近3000名代表按下表决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并高票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众所周知,五年规划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方式,已经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评价国家治理绩效的重要依据,它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此次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更充分说明了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本质要求。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首先就是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就一定要保障就业率,鼓励社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就业。特别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高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最核心的一点是要缩小收入差距,处理好公平和效率关系,让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让薪资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率的提高同步,不断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大再分配的水平和力度,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全社会收入差距。此外,缩小收入差距还要不断地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一定要注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全民覆盖、保障适度、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一定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适应和健全老龄化社会的顶层设计,开展健全老龄化社会服务体系,着重从人口战略、生育政策、就业制度、养老服务、社保体系、健康保障、人才培养、环境支持、社会参与等方面入手,为人口老龄化建立相对应的养老服务体系。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还有一点就是要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切实加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权益保护,公平参与并更多分享发展成果。在未成人、残疾人保护工作中,不断的完善现有体制,让弱势群体不再弱小。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就是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就是要不断地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就是要让公平普及到群众,就是要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是要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是要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大目标。此次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中关于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的规划大有希望、大有前途、大有作为、大有实效。(王中信)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