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而好儒”的徽商
作为中国商界的一支劲旅,徽商于明代中晚期渐趋活跃、日益兴旺,明末清初之际达到全盛、臻于巅峰。众多研究成果表明,“贾而好儒”是徽商的一个重要特色和价值追求。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徽商要厘清商品与货币的逻辑关系、掌握商品供求的规律特点,就必须学习和谙熟商业知识、分析和把握市场规律、统筹兼顾商业与其他行业的联系。这就需要徽商像儒生参加科举考试那样注重学习,唯其如此,才能在云谲波诡的商海中大显身手,才能在起伏不定的市场上掌握主动权。就此而言,“贾而好儒”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史书记载,一些徽商外出经商时会带上几册典籍,一到闲暇时间就翻阅诵读;一些徽商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会立即拜见当地的学人雅士,与其结识交流、唱和应对……这无疑是徽商的独特精神风貌。
明代嘉靖年间,徽商胡仁之在江西上饶一带从事稻米生意。在“斗米千钱”的大灾之年,他嘱咐家人和属下不能在稻谷中掺杂使假。
清代光绪年间,徽商胡余德发现新进的一批墨锭出现质量问题,马上要求下属所有店铺立即停止销售,并将已经卖出的墨锭高价收回,扔进水塘进行销毁。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但其蕴含的“以义统利、以义取利”的思想为大多数徽商所秉持和恪守;徽商的“见利思义、以义为利”的义利观,也为儒家思想注入了丰富内涵。
刘金祥/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