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17-4-9 17:25:58

万荣农村妇女孝老爱亲建敬老院

       据黄河晨报讯薛淑爱,万荣县里望乡乔薛村普通的农村妇女。为了照顾村里的老年人,她四处筹资建起了敬老院。为了抚养一名弃婴,她又关停了自己运营七八年、投入无数心血的敬老院。一开一关之间,这名65岁的普通农妇用看似“不自量力”的大爱感动了河东大地。
       今天,让我们走近运城市第四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薛淑爱,听她讲述爱的故事。
       爱操心,她建起敬老院       薛淑爱说她是个爱操心的命。以前她当村妇女主任的时候就爱操心,村里谁家有困难了,谁和谁有纠纷了,她都热情地帮助解决。后来不当村干部了,她发现村里很多老人因为儿女外出打工,没人照顾看着很可怜,就有了办敬老院的想法。
       2008年,薛淑爱瞒着家里拿了3万块钱,开始建她的敬老院。
       3万块钱,要建一个敬老院,谈何容易。单是租房子就花了近1万,接下来的敬老院装修、给老人们添床加被褥、雇人照顾老人等费用,手里仅剩的两万块钱远远不够。薛淑爱找亲戚朋友借、去银行贷款、央求工程款多宽限几天……就这样,2008年年底,薛淑爱的敬老院正式建成了。
       为了让老人吃好,薛淑爱要求做饭师傅,必须保证食材新鲜、味道清淡,并且根据老人的需求随时调整。为了让老人们睡好,薛淑爱夏天给老人们发夏凉被,冬天添置毛毯,尽自己所能让老人在敬老院过得舒心。冬天的夜里,她经常“查房”,问问老人们是否按时喝药,看看房间的温度湿度,瞅瞅老人们睡得是否踏实。为了让老人不觉得孤独寂寞,薛淑爱每隔一段时间就开展娱乐竞技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有时老人之间闹点小矛盾,她都会及时调解。
    “敬老院的老人,就是我的老人,我就见不得我的老人受一点委屈。”薛淑爱说。
       为弃婴,她关了敬老院
       2011年腊月二十四,乡政府民政助理张英俊抱着一个婴儿来到了敬老院,吞吞吐吐地告诉她,这个婴儿是派出所民警在柴家坡捡到的,婴儿的双手和双脚往内翻,估计是弃婴,问她的敬老院能不能接受。听完这些话,薛淑爱没有迟疑,将婴儿从张英俊怀中抱回了家。之后,她承担起了“妈妈”的角色,并给孩子取名叫党雪怡。在薛淑爱的悉心照料下,孩子活下来了,可孩子的病,却成了薛淑爱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薛淑爱说:“既然把孩子领回家里,就得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未来,否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
       为了给孩子治病,她四处打听联系医院,终于,北京的一家医院给了回复。薛淑爱抱着小雪怡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为了减少开支,临走之前,她从家里带了一袋馒头和几罐咸韭菜。吃饭的时候,她给小雪怡买点有营养的,自己就拿馍加咸韭菜随便凑合点;住宿也拣最便宜的,实在没地方住了,她就抱着小雪怡在医院的楼道里将就一晚。为治好孩子的病,就得将她内翻的脚和手强行矫正。每次矫正时,看到孩子疼得大哭、额头直冒汗,她也跟着哭,整个矫正过程都是在她和孩子的哭声中度过的。
       在薛淑爱的坚持和治疗中,小雪怡的病情在一天天好转。如今,小雪怡已经上幼儿园了,她能和其他孩子那样正常走路、写字,而且还担任了班里的小组长。
       薛淑爱说:“这几年光在孩子身上花的整钱,就有15万,实在没钱了,只能把敬老院关了。”
       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建设敬老院,照顾村里的老人;抚养无亲无故的弃婴,并筹钱为其治病。两件事中的任何一件,对她而言,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正是她这份“不自量力”的大爱,绘出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万荣农村妇女孝老爱亲建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