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燕雀傥 发表于 6 天前

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榫卯工艺最早诞生于石器时代

榫卯工艺最早诞生于石器时代,在古代人的家中,大到房屋,小到桌椅都会用到这个结构。它是指两个木构件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方式,将木料链接并加固起来。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

榫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通过各种不同的契合手法,让结构中每一个小单元都被稳定的固定住,因而整个制作过程不需要一枚铁钉。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它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即便在地震发生时,这种结构也可以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对房屋的破坏力度。

如果将榫卯结构比喻成乐高玩具中最简单的基本单位,那么几块基本单位结合出来的就是中国古建筑中大名鼎鼎的基础单位斗拱,它在中国古建筑中随处可见。榫卯结构制作而成的建筑都牢固无比,有的甚至历经数百年的风雨都还屹立不倒,保存至今。<br><br><br>
https://shequtongcheng.oss-cn-beijing.aliyuncs.com/xigua/20250818/wx68a28fe49a74d.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榫卯工艺最早诞生于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