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苍鸾 发表于 昨天 18:59

唐代名将郭子仪

安史之乱爆发,正在为母亲守孝的郭子仪被朝廷“夺情”起用,披挂上阵,率军东讨安禄山。

郭子仪与李光弼在河北连战连捷,打得叛将史思明赤足逃命。河北中部十余郡为此深受鼓舞,纷纷诛杀叛军而归顺朝廷。与此同时,颜真卿等人也与郭子仪、李光弼的大军呼应,使得在洛阳的安禄山部与其根据地范阳之间的通道基本被切断,整个战场的局势十分有利于唐军。

郭子仪与李光弼联合上奏朝廷:“潼关大军,唯应固守以弊之,不可轻出。”然而,唐玄宗强令哥舒翰出关收复失地,结果唐军惨败,叛军轻取天险潼关,攻占长安,平叛战局急转直下。

长安陷落后,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是为唐肃宗。他传令各地将领到灵武勤王。于是,郭子仪舍弃在山西、河北形成的有利局势,奉诏率步骑五万昼夜兼程赶赴灵武。到达灵武后,郭子仪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朔方节度使。当时的肃宗身边已经没有一支完整的部队,郭子仪率领军容严整、斗志高昂的朔方军到达灵武后,给朝野上下带来了复兴的希望。

经过休整,肃宗发兵南征,宰相房琯欲立头功,主动请缨讨伐叛军,郭子仪则率领朔方军留守灵武。结果,房琯纸上谈兵的错误战略,使肃宗惨淡经营起来的数万军队损失殆尽。与此同时,降将阿史那从礼见到唐军大败后再度反叛,威胁到灵武的安全。危急时刻,又是郭子仪挺身而出,与回纥首领葛逻支联兵反击,才平定叛乱,转危为安。从此,朔方军成为抗击叛军最重要的力量。

至德二年二月,叛军发生内讧。在郭子仪的指挥下,唐军大败叛军,先后收复长安、洛阳及河东、河西、河南等失陷各郡。

夏县介子推文化园郭子仪像/刘亚 摄

章林/文   来源:《前线》杂志<br>人物类型 : 文化学者<br><br>
https://shequtongcheng.oss-cn-beijing.aliyuncs.com/xigua/20250706/wx686a56fcd16b7.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代名将郭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