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前天 09:12

中共垣曲县委的成立_七一专题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常乾坤、姚理平、裴丽生、台联捷等垣曲县的一批思想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强烈追求新思想,寻求改造社会的道路。他们纷纷走出横岭关,成为垣曲的早期共产党人。他们对马列主义在垣曲的传播,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在垣曲建立组织,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中共垣曲地方党组织建立和发展的燎原星火。

1926年10月,由台联捷牵头,请示中共山西省委同意,在太原成立了垣曲旅外同乡会,其任务是广泛联络在外地(主要是太原)的垣曲籍进步青年学生,一旦时机成熟就返回家乡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这个组织成立后主要在太原活动,在垣曲活动的主要是台联捷。台联捷除在校积极活动、联络进步学生向学校反动当局开展斗争外,他还利用寒、暑假期间回乡向人们宣传革命形势,讲解革命的光明前途,传播马列主义。1926年寒假,他回到垣曲,首先在硖口村油坊窑举办了读书会。在这里,他一方面组织一些年轻人打算盘、识字,辅导他们学习文化,还向中老年人讲说革命故事,宣传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的美好前景,使得原来的油坊窑变成了宣传革命的农民“讲习所”。另一方面让不少青年人在这里接受了新思想,文景彦、张雨三、弟敏学、台联芳、台中奎、文书生等一批青年都成了共产党员。

台联捷以国民党左派的身份公开活动,他经常到附近圢坂汤圣庙第四高小及城关、同善、丰村等周边各村学校,组织进步青年阅读革命书刊,学习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文章。他还曾在村中摆上桌子,亲自执笔,公开登记农民协会会员,登记的青年会员有七八十人,其中有不少外村青年。在这些会员中,后来有不少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由于白色恐怖日益加剧,无法继续活动,1927年8月间,台联捷、王心清等17位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受中共山西省委派遣,到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他们于8月下旬从太原分散出发,历经周折到达后,因武汉刚发生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不久,仍处于血雨腥风之中,便又奉命返回。台联捷、王心清于同年9月返回垣曲。回垣之后,立即开展工作,秘密发展党员。其间,杨国瑞积极开展学运工作,并在其执教的垣曲一高校成立了共青团垣曲县支部,共产党员吕汉文任书记。

1927年10月,台联捷与山西省委接上关系后,和王心清、杨国瑞等商量在城关设立了秘密通讯处,由王心清发展的新党员文同庆、阎明德在秘密通讯处负责收发党内秘密往来信件。

10月初,台联捷奉命到夏县下留村出席中共山西临时省委召开的河东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会议要求各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县委机关,把党的工作中心转向农村。台联捷回县后,按照会议精神,和王心清、杨国瑞积极筹备,于当年11月底在城关文同庆执教的药王庙小学秘密集会,正式建立了中共垣曲县委员会,台联捷任书记,王心清、杨国瑞、文同庆为县委委员,申景达任交通员。

1928年3月,中共垣曲党组织暴露。国民党山西省党部和阎锡山山西省政府同时密令垣曲当局,抓捕台联捷,但台联捷事先已有所觉察,隐蔽到河南济源;其他人或被捕,或被迫转移,中共垣曲县委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中共垣曲县委党史研究室 李心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共垣曲县委的成立_七一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