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祖籍山西夏县柳村有何依据
柳公权的故乡在河东什么地方呢?我们说柳公权祖籍山西夏县柳村有何依据呢?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出自河东柳氏,祖籍山西夏县柳村。唐朝中期guan员、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公权二十九岁时状元及第 ,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夏州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获赠太子太师。
首先,柳公权之所以被朝廷封为河东郡公,皆因其出自河东柳氏,这一点与柳宗元自认故乡是河东一样毋庸置疑。河东柳氏源渊需从秦末柳下惠的裔孙柳安迁居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虞乡一带)说起,柳安之孙柳隗,西汉时任齐相,柳隗六世孙柳丰,任东汉光禄勋。柳丰之六世孙柳轨,任晋吏部尚书,其子柳景猷,为晋侍中。柳景猷之子柳纯任晋太常卿、平阳太守,柳景猷之孙柳恭任北魏河东郡守。
秦时设河东郡,河东郡郡址设在现今的夏县禹王城,河东郡治从秦到北魏(公元418年)一直在夏县禹王城。据史书记载,北魏天兴五年(后秦弘始四年,402年),北魏大军以围城打援、分而歼之的战法,于柴壁(今山西襄汾西南)大败后秦军,歼灭3万余人。这一段历史记载说明柳恭任北魏河东郡郡守时,河东郡治所仍在今夏县禹王城。柳宗元、柳公权这一枝自认源于柳景猷,柳景猷之孙柳恭任北魏河东郡守。由此可以证明,柳景猷之孙柳恭曾经在河东郡——夏县禹王城工作生活,夏县柳村就在古禹王城廓外。
如此,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河东柳氏脉络渊源。河东柳氏最初落脚于今运城市解州虞乡一带,到了柳恭任河东郡守,柳恭这一枝始在今夏县柳村一带扎根繁衍。在我国南北朝时期,世族阀门林立,一家人几十口、上百口,甚至更多。此后,柳恭后人一部分留在了今夏县柳村,如今柳村几千村民大多为柳姓,一部分柳氏南迁,其中,柳公权与柳宗元先祖这一枝迁往关中地区,但他们皆以河东郡为其故乡。柳宗元在《送独孤申叔侍亲往河东序》中说:河东,古吾土也,家世迁徙,莫能就绪。(卷二十二《序》)。因此,可以说河东柳氏最初始自于今运城市解州虞乡一带,到了柳恭任何东郡守后,河东柳氏又起于今夏县柳村,后者更接近于柳公权、柳宗元生活的年代。由此可见,说夏县柳村为柳公权、柳宗元故乡,有据可依。
其次,柳宗元和刘公绰、柳公权是族亲,柳宗元称刘公绰、柳公权为叔父,且柳宗元与刘公绰关系较密切。关于这一点史料有记载。刘公绰元和六年(公园811年)由御史中丞迁为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湖南观察使,曾专门上表向皇上谢恩,这个谢表就是柳宗元为其代笔的。收于《柳宗元集》第三十八卷。柳宗元在另一篇文章《送澥序》中称刘公绰为季父(叔父)。“永贞年,吾与族兄并为礼部属。吾黜,而季父公绰更为刑部郎,则加稠焉。”
另外,自古夏县胡张乡柳村附近老百姓称柳氏宗族陵区为宰相坟,并在此发现了柳宗元伯高祖柳奭墓碑,以及多块清代遗留墓碑的碑拓,加之清康熙年间、乾隆年间的府誌、县誌均记载柳奭墓和柳宗元墓就在柳村。刘公绰、柳公权与柳宗元是比较近的族亲,他们这一枝从河东郡治所夏县禹王城南迁关中,夏县现存的这些物证,进一步佐证了刘公绰、柳公权祖籍根应在夏县柳村。
作者|续智元
作者简介:
续智元,字峻山,山西夏县禹王城人。国内著名古代书画收藏鉴赏人,长于宋代及宋之前古代绢本书画鉴赏。曾在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及国企工作,现已退休。作者及其藏家朋友收藏有不少古代文化名人楷书真迹,可开发字帖,国家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开书法学习课程,开发古代名人书法字帖及原作复制品文化产业大有可为。<br>分类主题 : 文明探源<br><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