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5-6-12 18:01:30

溯古青龙峪: 踏寻华胥文明的千年回响

踏入永济虞乡镇青龙峪,仿若一头扎进了时光的漩涡,历史与传说交织,现实与梦幻相融。这里不仅是自然的奇境,更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每一处遗迹都承载着先人的智慧,每一段传说都蕴含着民族的精神。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骆驼弯那座伏祠庙遗址,它藏于自然形成的阴阳八卦图中,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神秘明珠。《虞乡县志》记载,此地山势独特,八卦纹理天然生成,相传伏羲曾在此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演绎八卦,开启了华夏文明的智慧之门 。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庙前潺潺流过,溪中的石头被岁月打磨得圆润光滑,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崖庵隐匿在葱郁的山林间,虽只剩残垣断壁,但往昔的庄严仍可窥见一斑。西边供奉的泥质彩塑三皇五帝塑像,东边塑造的是铁质华胥、女娲、后土、骊山老母等女性塑像,虽已在历史的风雨中消逝,但典籍中关于他们的丰功伟绩仍在世间流传。站在崖庵前,能感受到山风的轻抚,仿佛能听见古人祭祀时的庄重祝祷。这里的岩石层层叠叠,如岁月的书页,记录着朝代的更迭、文明的传承。

玉皇洞在陡峭的山崖之上,需攀爬崎岖的山路方可抵达。据当地传说,这里是华胥孕育伏羲女娲的圣地,《平阳府志》也曾提及此地的神圣。洞口有一块巨石,形似巨龙,守护着这个古老的洞穴。洞前的山风呼啸,仿佛在讲述着那段创世的神话。洞内幽深静谧,墙壁上的水滴冲刷的痕迹,仿佛还有水声滴答作响,似是历史的足音。

莲花峰宛如一朵盛开的青莲,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峰上的三生石,见证了伏羲女娲的定情,其天然的纹理,宛如他们缠绵的爱意。峰间云雾缭绕,如梦如幻,每走一步,都似踏入了仙境。山北莽苍中那一汪净亮的苦池好似天池;南面飘带般的是中华母亲河;山间的野花肆意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它们与青山、绿树、云雾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三眼洞门劵上的人首蛇身石刻,与《山海经》中的记载相呼应,是华胥文化的生动写照。那九朵莲花中的石刻真是华胥氏崇拜自然之花的写照。洞口光线昏暗,踏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远古时代。洞外,溪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溪边的树木枝繁叶茂,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一抹生机。

丢岫洞像是一个被岁月遗忘的角落,洞内斑驳的石片,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这里曾是上古先民的栖息之所,透过这些石片,能想象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场景。洞外的山谷幽深静谧,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更显山林的幽静。

传说龙山寺的钟声好像在山谷间回荡,悠悠扬扬,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传说此寺始建于盛唐,是为纪念华胥氏而建,寺内的古碑上还刻有对她的赞颂之词。寺前的古槐,枝干粗壮,需数人合抱,其繁茂的枝叶遮天蔽日,为寺庙增添了一份古朴的气息。寺庙周围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让人的心灵瞬间得到了宁静。

柴火沟中,溪水潺潺流淌,仿佛在吟唱着远古的歌谣。相传伏羲女娲在此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第一簇篝火,教会人们熟食取暖。沟内树木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溪边的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像乌龟,有的像兔子,为这片山谷增添了几分趣味。

华胥峰华神殿遗址上,残垣断壁在荒草中默默诉说着昔日的辉煌。据《虞乡县志》记载,这里曾是规模宏大的祭祀场所,每逢重大节日,人们都会在此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始祖母华胥氏的敬仰之情。站在遗址上,极目远眺,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其间,仿佛能看到当年祭祀时的热闹场景。

滚磨坡的故事充满了浪漫与传奇色彩。传说伏羲女娲在此以滚磨为约,若石磨相合,便结为夫妻。如今,坡上的石磨遗迹虽已被岁月侵蚀,但仍能让人感受到那段真挚的爱情。倾倒在山巅南坡不远的偌大碾盘底是千年历史的见证。坡下的山谷中,花草繁盛,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仿佛在为这段爱情故事而欢舞。

石钟岭上,石钟洞曾是虞乡八景之一“石钟晓鸣”的发生地。《虞乡县志》记载:“石钟晓鸣,在县东南十五里:真人洞悬石钟,鸡鸣昧旦,应候自鸣,踈星将落,海曙初升,铿然一声,唤醒多少梦 。”洞内的石钟虽已不再鸣响,但洞壁上的钟乳石形态各异,有的像瀑布,有的像竹笋,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洞外,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每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石钟岭上,整个山岭都被染成了金色,美不胜收。

黑龙洞隐藏在悬崖峭壁之间,洞口常年云雾缭绕,神秘莫测。传说这里曾是黑龙栖息之地,后被陈真人降伏。洞内幽深黑暗,弥漫着一股神秘的气息。洞顶的水滴不时落下,在寂静的洞中发出清脆的声响。洞壁上的岩石纹理奇特,仿佛是一幅幅天然的画卷。

陈真人洞位于山腰处,洞内的石榻、丹炉遗迹,见证了昔日道士修行的时光。洞外的视野开阔,可俯瞰整个山谷的美景。站在洞口,山风拂面,带来清新的草木香气。山谷中,梯田层层叠叠,农作物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青龙峪,自然山水与人文遗迹相得益彰。这里的山峰峻峭,有的如利剑直插云霄,有的似巨蟒蜿蜒盘旋;山谷幽深,仿佛藏着无尽的秘密;溪流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卷之中,让人陶醉不已。而那些承载着华胥文化的遗迹和传说,更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底蕴,让人流连忘返。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青龙峪,整个山谷被染成了橙红色,如梦如幻。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无尽的眷恋,缓缓离去,但这里的一切,都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作者简介:

杨洪惠,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数字文旅分会理事,运城条山书院副院长,运城、永济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永济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多年来钟情于本地文化搜集整理工作,多次在报刊等媒体刊登本地文化文章,尤其是永济境内青龙峪,王官峪,五老峰的文化文章,为当地文化振兴做出了贡献并获得一致好评。近年来应永济市委邀请成为本地扁鹊文化开发的本土专家,为扁鹊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用纪实、评论、小说、戏曲等各种文学方式宣传扁鹊望闻问切的高超技术,弘扬扁鹊治未病的高超理念,为时代康养事业提供详实的文化支持。

分类主题 : 文明探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溯古青龙峪: 踏寻华胥文明的千年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