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5-6-11 12:06:28

家乡万荣热油糕_河东陈记获奖征文_袁有生

河东陈记美食征文优秀奖作品。

我的故乡在万荣,家乡的油糕很有名气。它是一道很好吃的美食,也是餐饮文化,乡土民俗的传承延续。

圆溜溜的油糕,胖嘟嘟,黄澄澄,老远就飘香诱人。油糕在油锅里的浪尖上翻滚旋转,锅架上一排排列队微笑,勾引食欲,一瞅,你就口水四溢,急不可待,咬开那金黄色的铠甲,红糖水流到嘴角,细腻糯嫩,又香又甜又软又酥。香甜的美感在舌尖上舞动,满嘴粘得都是脆生生的皮,叫人爽在喉咙,甜在心中。

万荣油糕有它的祖传秘方,尤其是烫面很关键,半夜烫,黎明揉,水的温度来不得半点马虎,面烫好后还得凉透沉发好,不然你就和不成样子,下到油锅噼里啪啦乱放炮。说到揉面那可是个力气活,使出浑身的解数,把面来回盘揉多次,直到揉的软颤筋道光滑,放在手心好像棉花瓜似的。和面时还得加一点猪油,包油糕的馅子更是讲究,红糖白糖和蒸熟的白面,按比例搭配合适。玫瑰丝、青红丝、豆沙、枣泥,配方种种,不过还是传统的红白糖油糕正宗好吃。

万荣油糕是伴随着乡土文化,赶集庙会、东台舞戏、红火热闹应运而生,少说也有上千年的历史。每逢村里闹热闹,唱大戏,油糕摊子就红火起来,你买十个,他购一碟,一包一碗吃的人怪多。亲戚朋友来看戏时,免不了给家里老人小孩捎上几个热油糕。既解馋又是一种礼仪,方便省钱还挺实惠。可不是呀?孩子一放学先要吃个热油糕,在舞台下看戏的老人,看谁家儿子媳妇孝顺,外甥侄儿懂礼节,把热油糕散糖送到老人手中,顿时老人家就喜笑颜开,很有面子,趁热一吃,满嘴里都是油乎乎的。谈情说爱的姑娘家面红桃花,羞羞答答,不愿意在人前张口,小伙子就殷勤地毫不吝啬,一买就是一大包,提到戏台后面,边吃边热闹,招来闺蜜好友谈笑风生,共同分享。刚结婚的新媳妇带着帅气的如意郎君,年年收完麦子都要走麦罢,丈母娘见了女婿,热情地可该吃啥呀喝啥呀?拿手的招牌菜就是红火喜庆的热油糕。

万荣油糕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个养家糊口的小生意,可发展到今天,竟成了一种产业。走遍大江南北,繁华街头都市,一家人托儿带小都来到城里煮油糕。有的还招聘员工,钟点工,进超市,赶早市,开门市,进酒店。还建立加盟店,连锁店,逢集赶会分成几个摊位,为的是占领市场,扩大销量。只要一开张,就忙得手脚不停,摊位上一坐就是十几个买主,吃的吃,打包的打包。人来客往,川流不息,从早到晚,一个摊位少则也卖上千元,听说在运城东湖农贸市场,和太原理工大学门口的摊位,一年收入十几万元。更为显眼的是现在农村城市,红白喜事,收拾满月,上樑过寿,乔迁升学,油糕竟成了装人体面的招待品,大有替代瓜籽烟酒之势。来客先吃油糕,现吃现炸,既红火热闹又喜气排场,大饭店里油糕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泡泡油糕盘盘精光,从不浪费。那才叫光盘行动卫生环保呢!

万荣油糕能致富,人气更旺,每当在都市街头看见《万荣油糕》这块金字招牌,同乡的、打工的、念书的、晋南老乡都不由自主地跑过来聚一聚。说说家乡的土俗民情,谈谈运城的国宝和关公,谝一谝万荣那山那水那人。煮油糕师傅一边忙碌,还风趣地给你讲个万荣笑话。仿佛主人的真诚和热情温暖到心中,乡音乡情相互转告,生意越来越红火。

万荣油糕名不虚传,每年解州关帝庙、万荣后土祠、李家大院朝拜祭祀都特邀万荣油糕前来助兴。台湾同胞,福建信徒,香港宾客来了就先寻万荣油糕。年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在关帝庙油糕不断升值,老外优先,老人优先。声名远扬,漂洋过海,如今在互联网上早已传遍了全世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乡万荣热油糕_河东陈记获奖征文_袁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