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凉粉故乡情_河东陈记获奖征文_解国栋
河东陈记美食征文优秀奖作品。在万荣这片质朴而又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万荣凉粉,那一抹独特的滋味,宛如一首悠扬的老歌,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万荣人的记忆深处,承载着数不清的故事与情感。集会的童年1952年,我出生在万荣七庄村,这个小村落与县城近在咫尺,新建的万荣中学与村子仅一路之隔,我的初高中时光便在此悄然度过。
那时,原万荣中学出门往北,便是集会的热闹场所。一到农历二八,集会就像块磁铁,把十里八乡的烟火气都吸到这条黄土路上。
卖针线的货郎摇着拨浪鼓,剃头匠的铜盆在日头下反光,炸麻花的油锅腾起青烟。还未走近,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便如潮水般涌来,空气中也开始弥漫着各种诱人的香味,最勾人的还是凉粉摊的香味儿。
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心就像长了草,盼望着逢集的日子。正午放饭的钟声刚敲响,我鞋底就擦出了火星子,箭步冲出校门,在拥挤的人群中焦急地寻找姥姥和妈妈的身影。我看着姥姥灰布褂肩头那朵鸢尾花补丁,攥着蓝布帕裹的馍馍,领我往人堆里扎。
凉粉摊支着褪色的油布棚,三条条凳早被磨得包浆。掌柜的是个红脸膛汉子,铜片刀耍得银蛇乱舞。一整块凉粉颤巍巍卧在青花大盆里,晶莹剔透,掌柜的用刀片轻轻一划,凉粉就变成了细长条。浇上现泼的辣椒油,滋啦一声惊飞了啄食的麻雀。那辣子用秦椒面混着芝麻,菜籽油烧得滚烫,泼下去能香透三条街。还有酸爽的醋、蒜末水、芝麻酱,最后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和香菜,叫人口水直流。
我接过凉粉,啥也不管不顾,狼吞虎咽往嘴里塞。那滋味啊!凉粉滑进喉咙带着井水的沁,辣子香得人天灵盖发麻,蒜水在舌尖炸开,芝麻酱糊住嘴也舍不得擦。姥姥用蓝布帕子给我揩汗,说慢些吃,灶王爷看着呢。
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这份万荣凉粉,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是我与姥姥、妈妈之间最温暖的情感纽带,每每回想起来,心中都满是甜蜜。
“红色”凉粉万荣凉粉,不单单是一种美味,它还承载着万荣人对党和共产党员深深的信任。在万荣县城,有一个关于凉粉摊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
有一位共产党员在县城卖凉粉,他在凉粉摊前挂了一个牌子,上面赫然写着“中共万荣凉粉摊”,这几个字都被来往的食客摸得褪色了。有人说他给游击队送过饭,有人还说他给毛主席留过座。食客们不问真假,单认准那碗香透十里八街的凉粉。
从五六十年代一直到现在,他的生意始终火爆异常。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在万荣人心里,大家打心底相信党,相信共产党员。在他们眼中,共产党员代表着正直、诚信和可靠,这份信任自然而然地就延伸到了共产党员所经营的生意上。
天不亮,人们就能听见他挑水。轱辘井吱呀响三百下,凉粉才能凝得恰到好处。三伏天里,就连戴红袖箍的也来歇脚。也有穿四个兜的干部来吃,干部要付钱,他梗着脖子:“党员不兴这个。”干部还是在碗沿压着分角钱,他追着喊着要把钱给人家。
他舀凉粉时腰板挺得笔直,仿佛在给党旗别徽章。来吃凉粉的人形形色色,有城关镇的,有村里的,也有远道而来的。大家围坐在凉粉摊前,一边品尝着美味的凉粉,一边谈论着生活中的家长里短。来到这个小小的凉粉摊前,大家就自然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万荣笑话万荣凉粉的受欢迎程度,从一些有趣的笑话中可见一斑。
在永济鹳雀楼,有一个万荣凉粉摊,几十家卖饭的摊位中,它的生意格外红火,每天进账能有两万元左右。有人就劝摊主:“既然凉粉这么受欢迎,为啥不去北京卖呢?那儿价格高,挣得肯定更多。”摊主却幽默地回应道:“现在在这儿,县、乡、村的干部都白吃,到了北京,当官的人多,肯定要赔钱。”这虽然只是个带有讽刺意味的笑话,但从侧面却反映出万荣凉粉的美味。
除了这个笑话,在万荣当地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凉粉的有趣故事。比如说,有一次几个外地人来到万荣,听闻了万荣凉粉的大名,就决定去尝尝。他们走进一家凉粉店,看到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面写着“万荣凉粉甲天下”。他们觉得好笑,心里想着这小小的凉粉怎么能称得上天下第一呢?可是当他们品尝之后,瞬间就被那独特的味道所征服,纷纷竖起大拇指,直夸这“万荣凉粉甲天下”真是名不虚传。
这些幽默风趣的故事,就像给万荣凉粉披上了一层神秘而有趣的外衣,为它增添了别样的魅力,让更多的人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万荣凉粉的名声越传越远。
五十载眷恋我到运城工作已经整整50年了,然而,对万荣凉粉的喜爱不仅丝毫未减,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深厚。每次回老家,我总会带上五六份凉粉回来。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我想让亲家一家也能品尝到这份来自家乡的独特美味。
万荣凉粉搭配烧饼,那简直是天作之合。一口咬下去,凉粉的爽滑与烧饼的酥脆相互碰撞,酸辣的味道在口中瞬间散开,如同一场精彩的舞蹈,让人回味无穷。每次看到家人和外孙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我心中便充满了幸福和满足感。
如今,每次我们去万荣办事,同事们总会满怀期待地念叨:“一定吃万荣凉粉!”当车子缓缓驶入万荣县城,大家的心就像被点燃的烟花,开始雀跃起来,脑海中早已浮现出那碗酸辣可口的凉粉。一到地方,我们就像一群饥饿的孩子,直奔熟悉的凉粉摊。摊主热情地招呼着我们,不一会儿,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凉粉就端上了桌。同事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吃了一口后,都不禁发出赞叹声:“这一趟来得太值了!”
母亲在世的时候,我每次回老家,总要带着她去县城吃一份凉粉,再带一份回去。每次和母亲一起吃凉粉,她总会回忆起我小时候在集会上吃凉粉的样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今母亲已经离世,但那份和母亲一起吃凉粉的记忆,却永远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无法磨灭。
万荣凉粉,是我一生都吃不够的美食。无论是热辣的炒凉粉,还是清爽的凉拌凉粉,都让我深深着迷。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我对家乡的情感寄托,是我与故乡之间那根割不断的纽带。
万荣凉粉,承载着万荣的历史与文化,见证了万荣人的生活变迁。它就像一位无声的历史见证者,静静地看着万荣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它是万荣人餐桌上的常客,也是外地人了解万荣的一扇窗口。在岁月的长河中,万荣凉粉将继续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万荣饮食文化中一颗永不褪色的璀璨明珠,永远闪耀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解国栋|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