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惠:华胥峰上大钟的传说
传说中华根祖华胥在青龙峪玉皇洞孕育了伏羲女娲等六个子女,因为当时玉皇洞下的山峪尽是海水,伏羲和女娲之前的四个孩子都被水淹死,为了防止他们再被淹死,母亲在伏羲、女娲身上拴着葫芦,这才避免灾害再次发生,伏羲、女娲才有了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机会。当时人们处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没有时间和方向概念,处于一元混沌阶段,为了明四夷知四时,伏羲将经常看到的七星北斗斗转星移之象拿来用在世上,这便有了东、西、南、北四方,又分别用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勾陈代表东、南、西、北、中和春、夏、秋、冬、长夏,用河图和洛书表示世界之疆域和自然之变化,用阴阳五行理论阐述世界,因此后世将伏羲称为中国远祖三皇之一。
女娲抟土造人,置嫁娶之仪,称为中华后土娘娘。
华胥生活在青龙峪,在卧龙岩上的兴圣洞生下了伏羲女娲,开创了人类新纪元。在他们生活的青龙峪每天黎明时刻经常听到一种洪亮悦耳的声音,原来是不远处华胥峰下一个山洞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动人心魄,余音袅袅,他们把这种声音当做是上天天神的声音,由于长期生活在青龙峪一带长久以来把这种声音当做是一种生活的依赖,要经常听到方可保持心情愉悦。
在长期生活中发现敲击青龙峪一种磨砂石能够发出相似的声音,并且还有不同的高低声调,在伏羲女娲时代首先创造出五音,成为中华音律的原型。随着铜铁的出现便有了铜钟、铁钟等。正是因为钟声来源于伏羲女娲时代,来源于青龙峪石钟洞,所以华胥峰华神庙要树立大钟,表示缅怀华人始祖母华胥,伏羲和女娲,让人们记住青龙峪是华人起源地。
传说后人为了祭奠华胥以及伏羲女娲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在华胥峰上建了三座大殿,中间是华胥娘娘,沥金粉面,和善慈祥;东边大殿是伏羲彩绘塑像,伏羲手持阴阳八卦图,预示他是中华阴阳五行的始祖;西面大殿是女娲彩绘塑像,女娲手中端着几个小孩,面露喜色,她是抟土造人的华人远祖。庙宇建好后来了一位白须道士,道士四面观看一番说道华胥峰神殿规模宏大,只是缺少一个与华胥时代息息相关的大钟。为了更好地弘扬华胥伏羲女娲在历史上的贡献,当时猗氏县有铸钟作坊,按照道人指导不久便铸好铁钟。只见那钟一人多高,钟身刻着八卦阴阳图形,下面八个钟耳一凸一凹呈裙缦状,十分好看,自重一千八百斤。
钟铸好了人们却为如何将钟搬到华胥峰顶犯了难,这时那白须老道徐徐而来,只见他取出黄纸一张,用朱砂研墨,飞快画出一张神符,贴在大钟上,双指一指大钟猛然顿足,口中念念有词,随后告诉人们,两人抬着这口钟,只管朝华胥峰而去,中途不可休息。
只见两位大汉抬着大钟一路朝南而去,两人也不觉沉重,边走边说,好不惬意。行走到曾家营,一位说咱们在这里歇歇脚,另一位说道长不让停歇,那位却说他不让停就不停?说着放下大钟,另一位也没法只能停下。
歇息片刻后两人继续向前走,说也奇怪,平常进入青龙峪过了骆驼弯必定要休息,过了风门到蛤蟆背也要在瀑布前喝点水,今天却一路走到华胥峰,尤其是上华胥峰的悬崖也不觉费劲,十分轻松。
第二天是华胥峰一年一度三月三庆典大会,黎明石刻要击鼓鸣钟,开启庆典大会以示隆重。随着钟鼓敲响,曾家营村里人莫名感到头疼不已,随后的日子经常头疼,后来人们隐约伴随着村里人头疼时能够听见华胥峰的钟声,没有钟声人们完好无恙,人们发现头疼与华胥峰敲钟有关。于是村里人陆陆续续去华胥峰朝拜,诉说头疼之事。离开曾家营村,华胥峰的钟怎么敲也不感觉头疼。
随着朝拜祈求的人多了,有一日村里人梦见白须道人给他们托梦说,只因当时抬钟之人不听道人所说,在曾家营落钟歇息,这就是原因,如今只有敲掉钟下面靠北的那个裙缦,方能解除头疼之事,于是敲掉北面相对于曾家营村方向的那个裙缦,从此再没有发现敲钟头疼之事。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为人处事必须诚信善良,遵守本分,言行一致。从此后当地百姓遵守乡规民约,为人诚实厚道,遵纪守法成为传统,如果有谁做出不诚之事经常有人就说,你头想疼了。等……
杨洪惠|文
作者简介:
杨洪惠,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数字文旅分会理事,运城条山书院副院长,运城、永济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永济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多年来钟情于本地文化搜集整理工作,多次在报刊等媒体刊登本地文化文章,尤其是永济境内青龙峪,王官峪,五老峰的文化文章,为当地文化振兴做出了贡献并获得一致好评。近年来应永济市委邀请成为本地扁鹊文化开发的本土专家,为扁鹊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用纪实、评论、小说、戏曲等各种文学方式宣传扁鹊望闻问切的高超技术,弘扬扁鹊治未病的高超理念,为时代康养事业提供详实的文化支持。
分类主题 : 典故传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