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5-6-10 12:09:09

千年柳韵,丹心长照 _杨洪惠讲柳宗元

长安的晨钟暮鼓里,诞生了一位惊才绝艳的文人;河东的沃土厚土间,孕育出一颗心怀苍生的赤子。柳宗元生于繁华帝都,根脉却深植河东,他的一生,恰似一首跌宕起伏的诗篇——少年得志的意气风发,永州谪居的孤寂沉思,柳州施政的热血丹心,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命画卷。纵使岁月匆匆,只赋予他47载春秋,但其精神光芒,却穿越千年时空,永远照亮人间。

在永州的十年,命运的风霜未能折损他的风骨,反而淬炼出文学的瑰宝。那一篇篇流传千古的山水游记,如《永州八记》,将清冷孤寂的山水化作哲思的载体,字字珠玑,句句含情;寓言小品借物讽世,以犀利笔触直指社会弊病,充满智慧与锋芒。他以文字为剑,剖开现实的阴霾;以文章为舟,载着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在文学的长河中破浪前行。简陋的居所里,他的案头永远堆满文稿,即便生活困顿,依然笔耕不辍,用文人的风骨守护着心中的清明,为后世树立了“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典范,也为文学宝库留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命运的齿轮缓缓转动,将柳宗元推向了柳州。在这里,他将“吏为民役”的理想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用短短四年,书写了一段不朽传奇。他躬身力行,带领百姓种柑植树,让绿意染遍柳州的山山水水。他手持锄头,穿梭于田间地头,耐心地向百姓传授种植技巧。“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他种下的不仅是柑橘树,更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对百姓富足生活的殷切期盼。如今,漫山遍野的柑橘树,在春风中摇曳生姿,每一片叶子都诉说着当年他的辛勤付出,每一颗果实都凝聚着他对柳州的深情厚谊。

为解决百姓饮水难题,他翻山越岭,勘察地形,亲自规划水井的位置。当第一股清泉从井底涌出,百姓们欢呼雀跃,而他满是尘土的脸上,也绽放出欣慰的笑容。那一口口井,是他送给柳州人民最珍贵的礼物,井水清冽甘甜,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柳州人,也灌溉着人们对他的感激与思念。在挖井的日夜里,他不顾瘴气缠身,与工匠反复研讨,甚至将节省下来的俸禄投入到水利建设中,只为让清甜的井水浸润每一寸干涸的土地。

面对当地残酷的奴婢制度,无数百姓深陷苦海,他痛心疾首,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切。他四处奔走,据理力争,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废除了不合理的制度,让无数人重获自由。当那些被解救的百姓含泪跪在他面前,一声声“恩人”,饱含着最深切的感恩,也见证了他对百姓的大爱无疆。他常说“官者,民役也”,将自己视作百姓的公仆,用行动诠释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

他深知,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希望之光。于是,他开办学堂,亲自授课,将知识的火种播撒在柳州的土地上。他用温和的话语启迪学子的心灵,用渊博的学识打开他们的视野。在他的努力下,柳州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学堂,汲取知识的养分。他不仅是一位guan员,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为柳州的未来点燃了希望的明灯。为了修缮校舍,他自掏俸禄,甚至典当自己的衣物,只为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岁月流转,千年时光悄然逝去。在柳宗元的故乡河东永济,人们怀着深深的敬意,建起了柳园。园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每一处景致都寄托着对他的怀念。漫步其中,仿佛能感受到他当年的才情与抱负。虞乡镇人民政府建设的柳宗元广场,大气恢宏,广场上矗立着他的雕像,目光深邃而坚定,凝视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广场上,人们或休憩闲聊,或翩翩起舞,欢声笑语间,是对他功绩的铭记与传承。而柳宗元纪念馆内,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画卷,诉说着他的生平事迹,展示着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光辉,吸引着无数后人前来瞻仰、学习。每逢清明,柳州的百姓仍会带着柑橘、井水,来到他曾居住的地方,焚香祭拜,诉说着千年来未曾断绝的思念。那袅袅青烟,是人们对他的感恩;那盈盈热泪,是跨越时空的深情。

在当今时代,柳宗元的文学与政治思想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的文学作品,教会我们用细腻的笔触洞察生活,用深刻的思考叩问人生;他的民本思想,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提醒着每一位执政者“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他的廉洁奉公精神,更是一面明镜,映照出新时代对清正廉洁的永恒追求。他以文人的敏锐捕捉时代的脉搏,以guan员的担当践行为民的初心,这份跨越千年的精神遗产,早已融入民族的血脉,成为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力量。

柳州的柳江依旧缓缓流淌,河东的土地依然生机勃勃。柳宗元虽已远去,但他的文学贡献、思想光辉、政治功绩,早已深深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当我们漫步柳园,驻足广场,翻开他的著作,便能触摸到那颗跨越千年依然炽热的赤子之心,感受到那份永不褪色的为民情怀。他的英灵,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他的精神,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在岁月的长河中,诉说着永恒的传奇。

杨洪惠_文

作者简介:

杨洪惠,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数字文旅分会理事,运城条山书院副院长,运城、永济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永济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多年来钟情于本地文化搜集整理工作,多次在报刊等媒体刊登本地文化文章,尤其是永济境内青龙峪,王官峪,五老峰的文化文章,为当地文化振兴做出了贡献并获得一致好评。近年来应永济市委邀请成为本地扁鹊文化开发的本土专家,为扁鹊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用纪实、评论、小说、戏曲等各种文学方式宣传扁鹊望闻问切的高超技术,弘扬扁鹊治未病的高超理念,为时代康养事业提供详实的文化支持。<br><br><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年柳韵,丹心长照 _杨洪惠讲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