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失的誓言群 发表于 2025-6-8 16:23:49

“蒲剧女神”武俊英

武俊英是当代蒲剧界最耀眼的明星,人称“蒲剧皇后”。在晋南大地,乃至黄河金三角的三门峡和渭南等地区,武俊英的名字和她创新的“俊英腔”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我知道武俊英的名字应该有四十多年了。四十多年来,我是她的忠实粉丝,她是我心中的蒲剧女神。

记得大约在1976年深秋之际,我当时刚十四岁,在村里的“土高中”上高一。一天,父亲要我请假跟三哥去河津的煤窑上给家里拉烟炭。那时我们稷山县汾南垣上农村烧火做饭要用煤炭,但在当地煤炭很难买到且很贵,只能靠人工用小平车从河津煤窑上往回拉,拉一小平车煤炭,一个五六口的家庭可烧半年,而且能节省十几元钱。从稷山汾南村里到河津下化的毛则渠煤矿销炭点,来回一百六七十里,路上至少得走整整两天,经过几十个村庄。说来很怪,去时走的是108国道,路过很多村庄,几乎所有村里的大喇叭里播放的都是蒲剧选段《苏三起解》或者《送女》。第二天回来走的是下化、张吴、化峪这条路,也路过很多村庄,而几乎每过一个村,村里的大喇叭播放的全是蒲剧选段《苏三起解》或者《送女》,这让我非常惊奇和不解。这两个蒲剧唱段,女演员吐字清楚,声音清脆,甜润悦耳,委婉动听,每个段子的唱词让人耳熟能详。三哥是戏迷,听得十分入迷。去时是空车,较轻松,三哥拉着平车边走边摇头晃脑地跟着哼唱,且哼唱得有板有眼,让我听得非常真切:“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或者“初一盼来初二盼,初三初四神不安,初五初六独思念,初七初八不见还,~”回来时,平车是拉了上千斤煤炭的实车,三哥虽然仍听得如痴如醉,但由于气喘吁吁,只能断断续续地小声地哼唱。我在后边推着平车,听得也很入神,不时地也跟着哼唱几句。我问三哥,这两个段子是谁唱的?这么好听!三哥说,这是新绛县蒲剧团的青年演员武俊英唱的。我又问,为什么各个村的大喇叭都反复地放这两个段子?三哥说,因为群众爱听,听不够!从此后,我就记住了武俊英的大名。

后来,我在位于临汾市的山西师大上学,每两周周未坐公共汽车往返稷山和临汾一次。很多次,公交车一路过新绛县周流村,车上总有乘客说,这是武俊英的老家!此时,总有反驳的声音:你说的不对,这是武俊英男人(老公)的村子!武俊英的村子离这里还有十几里呢,叫~!而车上的乘客往往又分成两派,各执己见,辩论不休,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此时,我总在想,武俊英在老百姓中的关注度为什么这么高?一个演员,能得到老百姓这样的爱戴该是多么荣耀啊!

1984年后我在运城地区教育局工作,基本上两三周利用周末回一次老家。周日清晨,当我还在老家的大坑上睡梦连连时,村里的大喇叭里就开始播放武俊英的《送女》或《苏三起解》了。之后全天,大喇叭除了播放一些全村大事、村民注意事项或者一些村干部开会通知等等外,中午、晚上,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播放《送女》和《苏三起解》。那时,村民们在农闲时都搞一些副业,如:合绳、编制毛三角、做蜡烛、炸麻花等。有些戏迷,只要一听到大喇叭里播放《送女》或者《苏三起解》,就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并嚷嚷着让其他干活的人也暂停一下,然后,竖着耳朵,专心致志、如醉如痴地听起来,且不听完不干活!

我曾问过我二哥和村里的很多村民,说大喇叭每天总是一遍一遍地播放武俊英的这几个段子,你们不觉得厌烦吗?不希望换个什么曲子吗?如流行歌曲什么的?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百姓就爱听武俊英的段子,而且百听不厌!流行歌曲不爱听!
后来,大约1986年,听说武俊英调运城地区蒲剧团工作了,我又期盼着有一天能够一睹明星的芳容和风采。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八十年代末的一年秋天,运城地区举办关公庙会,其中有项活动是在河东剧院举办戏剧晚会,其中有武俊英等名家出演。当时,我在地区教育局办公室工作,上边发给我局几张戏剧观赏票,主任分给了我两张票,让我和爱人史红霞去看,我们非常高兴。那天,武俊英演出了折子戏《苏三起解》。我俩都是第一次见到武俊英真人,也是第一次观看《苏三起解》折子戏,因而心情激动,观看时也是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乐器响起后,武老师刚一出场就获得了阵阵掌声。她走出监牢后第一句委婉凄惨的唱词“监禁一年今起解~”还没唱完,喝彩声和掌声就如风声雷动。演出中,她与崇公道演员的默契配合和精彩对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苏三(唱):……洪洞县里没好人!崇公道(生气地):什么?洪洞县里没好人?那我老汉也不是好人……来来来!把刑枷带上!(欲为苏三带枷)。苏三(按住鱼枷,赔情地):老人莫要怒嗔嗔,惟只有老伯你是一个大大的好人!”折子戏结束后,剧场内掌声、喝彩声仍经久不息!之后,一连几天,我都沉浸在剧情当中,并为一睹名家的芳容和风采而兴奋不已。

那时,我和爱人住在市教育局后边的筒子楼里。市教育局隔河东东街与斜对面的地区蒲剧团只有300多米的距离。我爱人同村的闺蜜吉有芳那时也是家喻户晓的蒲剧新星,当时也由稷山县蒲剧团选拔到地区蒲剧团工作了。我爱人从小和吉有芳都是清河学校文艺队的骨干,且关系情同姐妹。因而那时晚上我们经常互相串门。有一次,我们去蒲剧团吉有芳家串门,向吉有芳提出,想拜谒一下武老师,不知人家愿否接见。吉有芳说,没问题,并说武老师平易近人,没有架子,且与卫大哥两口子都热情好客。这样,我们便在吉有芳的引见下,来到武老师所住的地蒲西楼二层的一个套间里。果然,不等吉有芳介绍完我们,武老师两口子便热情地又是让座,又是倒茶,又是敬烟,武老师还亲自给我们削苹果。我说:“我们今天是不速之客。但我久闻武老师的大名已经十几年了。十几年来我非常崇拜您。听您的《苏三起解》《送女》《西厢记》和《王蝉泪》段子虽然已经无数遍了,但仍百听不厌”。武老师谦虚地说:“谢谢兄弟的追捧!我的唱腔还需要很好地改善和提升,希望你多提宝贵意见”。交谈中,我知道武老师爱人卫立稳是板胡和二胡大师,便说:“我从小也爱拉二胡,是学校乐队的骨干,是村里业余剧团乐队的主要二胡手,以后要向卫大哥好好学习拉二胡”。卫大哥高兴地说:“没问题,以后有空了就来我家咱们一起拉,一起提高”。从此,我们和武老师两口子成了志趣相投的朋友,交往也多了起来。他们亲戚朋友教育上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卫大哥就跑到教育局找我,我则全力相帮。

2003年后,局里安排我分管的其中一项工作是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局里当时有六七十个离退休老干部。我们每年至少组织两次老干部在本市范围或者周边市旅游。记得2005年重阳节之前,我和局里老干部科的同志,租了个大客车,载着六十多个老干部去临汾市旅游。在游览“苏三监狱”时,景点墙上的大电视正播放着武俊英主演的蒲剧《玉堂春》折子戏《苏三起解》,纪念品售卖商店里很多游客正在购买武俊英主演的《苏三起解》光碟,每盒十元。我局的老干部大多是戏迷,且酷爱武俊英的唱腔,很多老干部也立即赶到买光碟的队伍后边排队。看到此种情况,我就对我局老干部科长说,这么多老干部都喜欢武俊英演出的光碟,不如咱们统一给老干部每人买一盒,回去后在老干部的活动经费中报销。老干科长非常支持我的提议,很快在售卖处买了60多盒光碟,分发给全体老干部。果然,老干部们都喜出望外,非常高兴,个个如获至宝,人人喜形于色,并夸我们想的周到,想老干部之所想。

2005年初秋,我老家均安村新建的舞台竣工后,村两委干部想给群众唱一台大戏。商议时大家心有灵犀地都提出开台戏必须唱市蒲武俊英的戏。之后,几位村干部来运城找我,要我联系武俊英。我领着他们来到武团长家,说明来意,并提出想在10月3日作为开台日,连演几天。武团长一看日程安排,说可以,但只有3日4日有两天空档,白天和晚上一共能演四场。村干部都很高兴,说能演两天四场就知足了。之后,我又联系并见到了市艺校副校长兼市青年实验蒲剧团团长景雪变。景团长说正好10月5号6号有两天空档,可以演两天四场。干部们一听,拍手叫绝!真是天遂人愿啊!全市最著名的两个大剧团能够连续各演两天,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大好事情啊!正好那几天风和日丽,气候温和。开台戏是武俊英主演的《玉蝉泪》。《玉蝉泪》讲述了主人公在十八年间抚养丈夫,经历了各种艰辛和磨难,最终却发现自己的付出是为他人做嫁衣的故事。剧情充满了情感起伏和戏剧冲突,展现了主人公的坚韧和无私。那晚,武老师与王艺华老师倾情演唱,声情并茂。台下十里八乡慕名而来的两三千名观众人头攒动,让偌大的广场水泄不通,但秩序井然,无人喧哗。当武老师一板一眼、声泪俱下、悲惨凄凉地唱到:“十八年头落白雪雪难化;十八年两鬓结霜霜层层;十八年双目深邃颧骨耸;十八年皱纹横起鱼尾生;十八年岁月无情催人老;十八年香消玉殒桑榆暮景,日落西山失光明失光明。一似春一似冬,一如花一如蓬,一头热一头冷,一盆火一池冰,虽是同床枕不共,纵是相随心难同。忍看家败人离去,独对冷壁向孤灯。脚下仍踏绝路径,悲悲切切凄凄苦苦,凄凄苦苦悲悲切切度残生!”时,台下观众鸦雀无声,更有很多观众对主人公曹芳儿在经历了十八年的风雨后,面对家败人离、孤独度日的悲凉心境产生共鸣,有的泪眼婆娑,有的掩面而泣,有的哽咽不已。那天谢幕后,台下的观众久久不肯离去,很多观众涌到台上,想要近距离地观望一下武老师的芳容,更有观众拿着照相机上台与武老师合影。总之,那几天,均安和周边村民享受了几天戏剧盛宴,好好过了一把戏瘾。至今,有些戏迷对那几场演出仍念念不忘,回味无穷。

我爱人史红霞从小就热爱戏曲,并有一定的演唱天赋和基础。2020年,她年满55岁后退休。退休后,她在网上跟市蒲著名作曲家张志勇老师学了几个月的蒲剧演唱基本功和几个段子后,开始跟上名家的录像段子,逐字逐句学唱,并亲自拜访了很多名家。之后我和她几次登门拜访了武老师。武老师也曾与闫慧芳(临猗眉户剧团原团长)亲自上我家给我爱人辅导。每次辅导时,武老师耐心地听我爱人唱完后,总是先笑眯眯地予以肯定、赞扬和鼓励,然后一字一句地给她教唱、纠错,一招一式地给她辅导、示范,而且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直到基本满意为至。武老师每次辅导完,都让我爱人感动不已,并深受鼓舞。其间,我爱人也多次拜访过景雪变、吉有芳、贾菊兰、李小芳、李爱玲、杨燕、王青丽、苏鹏等名家。武老师等大师的辅导使她收获很大,进步很快。学唱蒲剧一年多后,我爱人就在黄河金三角戏迷大赛和市电视台《阳光戏苑》戏迷擂台赛中分别进入前七强,并被选举为运城市戏迷协会副会长。

总之,作为运城市首位“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作为“党的十五大代表”,面对“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和“蒲剧皇后”等光荣称号,武俊英大师当之无愧!但是,我认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广大老百姓和戏迷对武俊英大师的喜爱、追捧和崇拜,胜过其他所有的荣誉和称号!

愿武俊英大师青春永驻,魅力长存!

愿武俊英大师艺术之花常开,艺术之树常青。

来源:在河之东公众号,作者|图4右1

作者简介:

张俊耀,男,1962年4月生,稷山县太阳乡均安村人。中共 党员,大学学历。1984年7月 调运城行署教育局工作。2003年后长期担任运城市教育局总督学、党 组成员,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市教育局二级调研 员,省政府督学。2022年5月退休后,先后任山西省政府督学;《运城市教育志》主编;运城市关工委副主任、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市老年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文史委副主任;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全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运城市作协会员。爱好文学、书法、绘画、音乐、摄影等。曾有数十篇散文在各级报刊和文学公众号发表;书法作品多次参加过国家和省市级大赛。<br><br><br>
https://shequtongcheng.oss-cn-beijing.aliyuncs.com/xigua/20250608/wx6845473a6123f.jpg
<br>
https://shequtongcheng.oss-cn-beijing.aliyuncs.com/xigua/20250608/wx684547429e1f5.jpg
<br>
https://shequtongcheng.oss-cn-beijing.aliyuncs.com/xigua/20250608/wx684548464ebaa.jpg
<br>
https://shequtongcheng.oss-cn-beijing.aliyuncs.com/xigua/20250608/wx6845487c07b35.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蒲剧女神”武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