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而哲 发表于 2025-6-6 17:12:29

池神庙前话“中和” _河东盐池传说故事

“中和” 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旧历的二月初一“中和节”,一个被人们遗忘的古老传统节日。它的设立与河东盐池产盐起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请听作者娓娓道来。

话说,唐大历十二年(777)七、八月间,河东盐池阴雨连绵,一直下个不停,下了七七四十九天,都没有停不下来的迹象。眼看就要过了产盐的旺季,盐池产盐任务还没有完成,盐税不能按时上缴,皇帝一旦大怒,就得责杖盐官与地方官员。这时,却急煞了一个人,他,就是时任河东租庸盐铁侍御史崔陲。他急中生智,组织了300善男、信女穿戴整洁,戴上柳条帽,手拿拔云针,降龙术,敲锣打鼓,到盐池北岸卧云岗上祈祷苍天保佑,希望乌云散去,重见天日。

功夫不负有心人,苍天有眼,到了旧历八月初一这一天,天气放晴,阳光普照,盐池内金光闪闪,岀现了五颜六色的图案,池盐变成红色,古人认为岀现这种现象是“来自天佑,瑞池显灵,应庆之。”。崔陲认为这是祥瑞之兆,急忙秉报朝廷。唐代宗李豫信以为真,认为这是天意,不仅免除当年应缴纳的赋税,还从国库拔银两在盐池北岸卧云岗上建立盐池神庙,以此来祭祀盐池神,并亲封河东盐池为“宝应灵庆池”,池神为“宝应灵庆公”,还御赐盐池神庙池神大殿匾额“灵庆公神祠”。

盐池神庙建筑用了两年多,时间到了唐建中元年(780),河东盐池神庙建成完工,唐德宗李适到河东盐池给盐池神庙剪彩、挂匾额,并视察河东盐池。听说盐池生产是从旧历二月初一开始整理工具、堤埝、畦田,开始养制卤水,到旧历八月十五产盐完场,举办庆祝活动,签订产销合同,同时举办盛大庆祝活动。唐德宗李适当时发现在唐朝前期,一年里每个月都有节,唯独二月份没有一个节日,于是就根据河东盐池产盐开始,设立了二月初一为“中和节”。这是一个由唐德宗李适首昌并由宰相李泌设计,人为设置的节日,不是自然的节气,而是专为河东盐池而设置的。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和节与“二月二,龙抬头”逐渐融合。到了近现代,中和节逐渐被人们淡忘。

《易.乾》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和”者,顺也,谐也。于物为和,则共存相生,多元纷呈;于事为和,则纷杂摒弃,调和理顺;于人为和,则安神静气,颐养长寿。唐德宗李适采纳殷商高宗武丁诏词“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秦人“和之美者,大夏之盐”,《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的儒家思想,结合道家阴阳谐调的理念,将节日命名为“中和”,是为盐业生产、农业春耕生产开始奠定了文化大概念。文化如水,润物如声;皇皇天工,造化神奇。节日活动主要有:宴乐,舞蹈,文人墨客登海光楼赋诗庆贺,文武百官,善男信女,献农书,献种子,献池神点化的卤水(产盐母液),劝课农桑等事宜。祭祀活动主要是:祭祀“三帝”炎黄蚩;“三圣”尧舜禹;祭祀“三神”太阳神、盐池神(灵庆公)、条山风洞神;还要祭拜农神(后稷)、山神、雨师等,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节日表达“中和”朴素哲学与盐池文化、农耕文化息息相关。通过这些仪式表达对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圣贤崇拜以及自然和谐、人文和谐、社会和谐的愿望。

图片|AI助手

作者简介:

赵波,原河东盐业博物馆馆长,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运城市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作品有:《河东盐池文化纵论》《关公民间传说》《盐湖故事拾零》《薰风雍和》等著作。<br>分类主题 : 典故传说<br><br>
https://shequtongcheng.oss-cn-beijing.aliyuncs.com/xigua/20250606/wx6842b092bd947.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池神庙前话“中和” _河东盐池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