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人把稷王庙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李治江(右)讲述主殿独有的一根蟠龙柱
在万荣县南张乡太赵村,有这样一群村民,他们乐此不疲地向外来人宣讲着村中的稷王庙。
这群人就是李治江、李恒武、王惠君、李荣耀和李浩。
他们为何对这座稷王庙情有独钟?
在他们看来,这座稷王庙是个非同一般的存在。其承载的厚重底蕴、展现的建筑风格、传递的历史信息,十分独有。
2001年,这座稷王庙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国宝”的布局并不复杂,进大门便是一个戏台,穿过戏台就是主殿。
“如果仅仅是走马观花式地游走,那就有可能错过了古建史上的奇迹。”李治江说。
对主殿和戏台研究颇深的李治江,有着独到的见解。
先看眼前这座大气磅礴的主殿。
这座古建的屋顶名为庑殿顶。庑殿顶是我国古建屋顶的一种形式,其他常见的屋顶形式还有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等。
庑殿顶的建筑,屋顶陡曲峻峭,屋檐宽深庄重,气势雄伟浩大,在封建社会里,是体现皇权、神权等统治阶级的象征。所以,该屋顶多用作宫殿、坛庙、重要门楼等高级建筑上。
“再加上主殿唯一的匾额题款‘为天地立心’,足以看出稷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李治江说。
关于主殿的建造年代,有实证不晚于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
“站在1000多年前古人修建的祭祀稷王的庙宇,不难想象中华先祖‘教稼得人、庆丰作乐’的生产生活场景。”李治江说。
主殿还有一个看头,就是前檐有且只有一根石质的蟠龙柱。须知,其余几根支柱都是木质的。
随后步入殿内。
仰观内顶,又是另一番景致。
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竟然没有一根通长主梁来支撑。
李治江告诉记者,这种打破常规的“伞状”承重结构形式,改变了传统建筑的“人字”结构形式,充分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再看戏台。
用李治江的话说,这个戏台的屋顶形式,融悬山顶、歇山顶和硬山顶于一体,放眼全国都比较罕见。
采访中,两名游客走进了稷王庙。询问得知,她们来自北京,专程做了攻略,来此参观。
“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村庄,竟藏着如此有分量的‘国宝’,真是长见识了。”来自北京的游客感慨地说。
忆往昔,看今朝。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太赵村都会举办祭祀稷王的活动。届时,人们会载歌载舞纪念这位农耕文明的开拓者。
时光流转,来客不绝。当人们漫步于此,看神奇建筑、听传说故事,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作为太赵人,我们有义务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遗产,并把稷王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李治江说,“希望这个人类文明的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景斌张国平/文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