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夏朝考古四次较大规模的地面踏察二里头文化遗址12处
1959—196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围绕着探索夏文化的学术任务,为了摸清晋南古文化的面貌”,在中条山南麓黄河沿岸、涑水流域、汾河下游(临汾以南)及浍河流域,先后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地面踏察,采集了众多陶器、石器和骨器标本。运城市的调查结果:芮城、永济、临猗、运城县(今盐湖区)、夏县、闻喜、绛县、新绛、稷山和河津等十个县市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古文化遗址(含古城址、古墓葬)共139处。其中,闻喜15处,夏县25处,运城县23处,临猗6处,永济11处,芮城12处,新绛19处,稷山10处,绛县12处,河津6处。其中,二里头文化遗址12处,包括著名的夏县东下冯遗址。二里头文化被很多学者认为属于夏朝人的遗存。
1963年调查结束后,1973、1977、1980和1982年又进行了多次补充调查和重点复查,1989年调查报告公开出版。参加这次大规模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出版的专业人员,先后有20多人,时间跨度近三十年。它奠定了运城市史前和夏商周考古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为进一步“探索夏文化”考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执笔者:张岱海、张彦煌、高炜、徐殿魁):《晋南考古调查报告》,《考古学集刊(第六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3月,第1--51页。
、各县区遗址数和二里头文化遗址数,依据原报告分类统计而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