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研究中的科技因素还原古人食谱,殉人、玉环来源地
芮城清凉寺墓地考古发掘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无论田野发掘还是发掘报告,都是获过奖的。若想更多了解运城市远古历史和文化,阅读《清凉寺史前墓地》是不容回避的。这篇笔记,也是2022年存留的,图片来自公开出版的图书,刊布时没有再核对,引用时请核对原文。当代高科技,虽然不能充分承担或很好解决远古遗存测年任务,但是,却也能处置诸多传统田野考古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以下简称墓地)考古发掘,获得专业领域大奖,除了卓越田野发掘传统技术之外,高科技介入也是原因之一。例说如下。
1.“通过对人和动物牙釉质中的锶同位素分析”,可追溯“古人类为当地出生抑或来自他乡”。举例来说:测定分析表明,墓地内的殉人,有些是来自30平方公里以外,如M29殉人。
2.对玉石器进行各种矿物学研究。收获之一是,发现20余件透闪石玉,“在当地没有原料”“有一部分玉料的同位素年龄值与西北地区玉料的同位素年龄值比较接近”,它们应该来自西北地区。
图一:墓地M275玉环出土原状
图二:墓地M100出土的玉牙壁
3.“通过测定古代人骨胶原蛋白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能够还原古人的食谱”。例如,清凉寺殉人最多的M146,“墓主人的食物主要由肉类组成,除了家畜和一般陆相野生动物外,还应有一些水产品或猛兽的肉”。与同墓地其他葬者相比,墓主可能有南方生活阅历。再例,清凉寺史前墓地M53,墓主与其他大部分葬者食物状况相类同,“是以小米为主食”,墓内两名殉人,生前“吃大米或野菜较多,同时吃肉量也很大”,不排除入葬前的生活区域可能是东方海岱或南方江淮流域。
图三:墓地M146墓底(部分被盗扰)的历史遗存
丁金龙/文 来源:运城历史研究笔记
参考文献及说明
请详阅薛新明先生主编:《清凉寺史前墓地》,文物出版社,2016年。部分内容见第617页、626页、630—632页、642页、648--649页,以及彩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