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andawsj 发表于 2025-2-17 16:23:15

陈田田:让理论宣讲有温度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当前,在基层理论宣讲中容易出现“说教”式的“我讲你听”、“填鸭”式的“大水漫灌”、“枯燥”式的“照本宣科”等问题,使听众感到生硬、冰冷,难以引发共鸣。新时代加强理论宣讲工作,让宣讲内容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要在语言表达、展现形式、内容设计等方面不断创新,赋予理论宣讲一定的温度,从而让理论宣讲如春风拂面般惬意温暖、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

用情感共鸣为理论“加温”。拉进情感,营造与受众“一块苦”“一块干”的氛围,就能翻越理论术语的大山,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架起理论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受众才能放下“戒备”愿意听,进而从情感认同走向理论认同。用“大众化”的语言来共情,宣讲不是“背稿”和“表演”,要适时抛弃“播音腔”“朗读调”,转化语言风格,讲群众听得懂的“土”话、大白话,像拉家常一样把理论讲清楚、把政策说明白。同时,要针对不同群体,活用网络流行语、引用格言名句、化用民间典故等,用风趣幽默、平白晓畅、生动活泼、温情有力的语言阐释严谨科学的理论。用“接地气”的形式来共情,将理论融入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表演当中,例如借助干板腔、道情、镲等传统说唱形式,让群众感到亲切熟悉,让理论加持“艺术感染力”,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加深群众对创新理论的情感认同和记忆,真正达到寓教于乐、耳濡目染的效果。拿“用得上”的内容来共情,理论宣讲内容不能“空对空”,要紧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痛点,用理论政策来剖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回应群众关切。到农村宣讲,就要解读国家及地方惠农政策、讲盘活土地、耕地占补平衡等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到企业宣讲,就要讲产业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培育、创新驱动发展等关键要素,在满足大众诉求中引发共鸣。

用故事载体为理论“导温”。故事具有画面感、生动性、鲜活性,以事寓理比单纯地讲理论更吸引人,用温情的故事传递深刻的道理,往往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更容易说服人。要讲群众身边人、身边事,通过深入群众生活,在实践调研中发掘感人故事,把我们“想说的”与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比如一位宣讲员在讲述巾帼贡献时,引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青谷扫盲”的事例,讲述王秀珍老师利用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最终实现青壮年“无盲”壮举,成为全国汉语拼音一面旗帜的感人故事,许多认识和了解王秀珍老人的听众都感觉非常亲切,也树立起了发扬这种精神的信心。要善于以“我”的视角讲感受,故事的感染力源自最真实的感受,要先说服和感动自己,再以“第一视角”深情讲述,进而让“我”与台下的“我们”达成同频共振的效果。一位记者在讲述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时,以自己的驻村采访经历串联起一众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融入一段段感人的故事里,以“我”的视角引领大家共同见证一个个青年的成长、一个个乡村的蜕变,让听众感同身受。要善于提炼升华,讲故事不能只停留在故事本身,而要通过顺畅的转折、自然的过渡,适时进行理论的阐述、情感的升华,用小故事来折射社会发展的大图景,揭示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和理论支撑。例如西安的“网红”导游芥末,在讲解兵马俑时,引导游客从“活人看泥人,泥人看活人”的表象,看到其背后的工艺支撑、文化传承等,很“润”地把旅游讲解提升到“文化自信”的高度。

用创新方式为理论“升温”。精彩的宣讲要能持续给人带来“惊喜”,让兴起的“热度”持续不断。用新奇的设计全程“保温”,开头要先声夺人,采用巧妙设问、设立悬念、引入社会热点、进行数据对比等方式,快速与听众建立情感联系;中间要跌宕起伏、制造高潮,通过营造冲突、形成反转、强烈对比等方式,时刻吸引听众注意力;结尾要呼应主题、深入分析、重申观点,使内容前后呼应、说理层层深入。用新颖手段为局部“增温”,理论宣讲不应拘泥于传统的课堂、固定的方式,而应学会应用人工智能、H5、VR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视频、照片、图表等视觉辅助工具,借助脱口秀、舞台剧、动漫等新兴方式表现出来,用“新奇的角度+科技赋能”打造一场视听盛宴。如一位宣讲员宣介“汾酒酿造中的工匠精神”时,化身为“一粒高粱”讲“自己的奇遇记”,展现从高粱种植、筛选到酿造的每个环节,最终成为清香汾酒的过程,以强烈的代入感给受众全新的享受。用新潮的体验让受众“知温”,说服教育不如让其身临其境,可以利用文化礼堂、教育基地、文旅景区等阵地,组织志愿者设置情景再现、时空对话等场景,开设“行走的课堂”、沉浸式教育课程等,让人在切身体验中、在轻松氛围中领悟理论精髓。如某村开展的“庭院夜话”微宣讲,村干部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让人人“现身说理”,使每个参与者都置身于理论宣讲的场景当中,在“听”和“讲”、“论”和“辩”当中,加深对理论的认同。

理论宣讲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教条堆砌,而是要求我们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把准政治方向,用心传递理论,用情感染听众,当我们以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话语、生动的案例、精心的设计、多样的形式去诠释深刻的理论时,它们便如同冬日暖阳,照亮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个心灵。

陈田田/运城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br>快报标题 : 陈田田:让理论宣讲有温度入人心<br>发布位置 :<br>联系人:Mirandawsj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田田:让理论宣讲有温度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