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文物上的“蛇”形象
蛇,在中华文化中是十分特殊的存在,在十二生肖中排位第六,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图腾之一。
在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中,蛇曾经是美好的象征,是原始宗教神之一,后被称为始祖神。原始的图腾崇拜中,东夷太昊族就非常崇拜蛇类动物。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福佑社稷之正神,同时也是我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创世神;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也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列子》记载:“疱牺氏、女娲氏、神龙(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中国神话里的龙,大部分都是蛇进化的,山神都是拿蛇的,可见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地位和影响,诞生了众多与蛇有关的成语,如蛇欲吞象、杯弓蛇影、龙蛇混杂、灵蛇之珠、龙蛇飞动、牛鬼蛇神、虎头蛇尾、笔走龙蛇、打草惊蛇、虚与委蛇、春蚓秋蛇、封豕长蛇等,有褒有贬,意蕴丰富。
正是由于蛇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许多文物中也存在着蛇的形象。
在古滇国的青铜器中就出现了很多蛇形象,如战国时期的孔雀衔蛇纹铜锥,西汉时期的蛇头纹铜叉、虎牛搏斗铜扣饰、二狼噬鹿铜扣饰等。
山西石楼县的后兰家沟遗址出土了一件青铜蛇首扁柄斗,属于挹注器(把液体盛出来再注入的器具),长37cm,勺径4.8cm,1957年出土,山西博物院藏。斗作敛口,鼓腹平底,为罐形。底部一侧伸出扁平的长柄,柄首为镂雕的二蛇戏蛙,极其生动。柄身的装饰为云雷纹的夔龙,斗腹装饰着云雷纹的饕餮。
在运城,新绛县柳泉村出土了著名的青铜器蟠蛇纹镂空鼎,而四灵之一的玄武龟蛇相缠的造型更是多见。
那么运城市都有哪些与蛇有关的文物呢?现根据有关资料予以整理介绍,管窥优秀的传统蛇民俗文化。
著名的蛇形象:蟠蛇纹镂空鼎上的“蛇”
蟠蛇纹镂空鼎(图①)
时代为春秋,1965年新绛县柳泉村出土,山西博物院藏。通高24厘米,口径26.2厘米。此器为最早的失蜡法铸造例证,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腹饰镂空蟠蛇纹两周,间以绹索纹分隔,别具风格,属晋器中稀有佳作。
这件青铜重器上的蟠蛇形象,是中国著名的蛇造型,是文物蛇中的珍品。
蟠虺纹:青铜器上的“小蛇”
蟠虺纹是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寓意纹样,以蟠曲的小蛇(虺)形象构成几何图形。其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故又称“蛇纹”。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蟠虺纹是青铜器主要的装饰纹样之一,是丰富生动的小蛇造型。
运城市临猗县著名的程村东周墓地就出土了多件蟠虺纹装饰的青铜器,现选取两件予以介绍。
钮盖鼎(图②)
时代为春秋,运城博物馆藏,通高17厘米,口径17.8厘米。盖底均呈圆形,三细足,盖和腹部布满蟠虺纹,盖有三环钮,腹部有两环耳。
蟠虺纹编钟(图③)
时代为春秋,运城博物馆藏,共9件,通高17.5厘米~30.5厘米,口径12.5厘米~20厘米,是运城地区出土的著名礼乐重器之一,铸工精美。
另外,运城博物馆还藏有一件装饰有蟠虺纹的钫壶。
铺首衔环钫壶(图④)
时代为春秋,河津市北原村征集。通高46.5厘米,口径13.3厘米,腹径23厘米,底径15.2厘米。方形,肩饰蟠虺纹,四面各有辅首衔环,环饰柿蒂纹,方圈足,四凤钮盖,盖口一侧有铭文。
钫壶是一种古代的酒器,主要流行于战国末年至汉代。钫壶的形状通常为方形,具有长颈和大腹,且带有盖子。这种器物的材质通常是青铜,用来盛酒浆或粮食。《说文解字》中提到“钫,方钟也”,表明钫壶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现代的钟类容器。
四灵之“玄武”的“蛇”形象
楷书神兽铜镜(图⑤)
时代为隋代,新绛县出土,运城博物馆藏,它为我们呈现了四灵瑞兽中的蛇造型。直径19.5厘米,重705克。圆形,半圆钮,北镜特殊之处在于一圈铭文带位于内外二区交界处,内区饰乳钉及叶蔓纹、四灵瑞兽及云气纹缘。铭文阳刻楷体“美哉灵鉴,妙极神工。明疑积水,净若澄空。光涵晋殿,影照秦宫。防奸积祉,应物无穷。悬书玉篆,永镂青铜”,字体精美。
四灵瑞兽即朱雀、玄武、青龙、白虎,有着广泛的信俗基础。“玄武”古音通“玄冥”。相传,玄冥为夏族的水官修和熙,夫妻二人致力于水事,死后被祀为水神。熙族的图腾为灵龟,修族的图腾为蛇,两族世代联姻,图腾也合二为一成为龟蛇缠绕之象。缠绕的龟蛇形象是一种特别的造型。
绛县倗国墓地出土的青铜重器兽形觥上的“蛇”
倗国是史册上没有记载的西周早期诸侯封国,绛县的西周倗国墓地出土了众多精美的青铜器,兽形觥就是其中之一。该器上的蛇纹装饰,为今人展示了西周时期的蛇形象。
兽形觥(图⑥)
2006年出土,山西博物院藏。高29厘米,长30.5厘米。方体,龙头盖,腹壁微曲。龙头张口露齿,唇上饰蛇纹,盖上饰龙纹和兽面纹,口沿以下饰花冠凤鸟、长冠凤鸟和弯角龙纹。觥体四壁和圈足分别饰内卷角大兽面和长冠凤鸟,均以雷纹填地。主体花纹之上又以阴线刻成三层花,豪华富丽。
带钩上的“蛇”形象
带钩,也叫犀比,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属奢侈品,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的。带钩起源于西周,战国至秦汉广为流行。
蛇首素面铜带钩(图⑦)
运城博物馆藏,汉代,长13.6厘米,宽2厘米,提供了汉代蛇首的宝贵形象,也是古代蛇崇拜的物质反映。
运城,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国宝第一市”之美誉,又被称为好运之城、盐运之城。文物上的蛇形象,是运城灿烂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出浓厚丰盈的人文魅力。这些独特的文化印记,为坚定文化自信、讲好运城故事提供了生动素材,更是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2025年农历蛇年到来之际,让我们“与蛇共舞”,尊享大美。
胡春良/图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