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ungg2017 发表于 2025-1-8 17:23:43

吃“春鲜”_散文_邓育秦

冬去春来,万物苏醒,几阵春风,几场春雨,春天便来到了餐桌上。田间地头的荠菜、白蒿、蒲公英、马齿菜、苦苣、灰灰菜、扫帚苗,这些冬日不曾见到的野菜,顶着松软的泥土,长出叶芽,借着春光,迅速生长出片片绿意,全然一派生机勃发的模样。“春芽夏茎,秋果冬根”,“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割了当柴烧”,每一种野菜都有着自己的时令,错过时令,便一味难求。乡下人从不冷漠春天,纷纷捷足于山坡、田野,以春天的情怀去接受大自然的馈赠。把采摘而来的新鲜嫩绿的野菜,烹调出一盘盘色泽诱人、清香爽口的美味佳肴,这农家美食中的一绝,常常令食者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头刀韭,美过肉”,一畦畦韭菜在春风里蓬蓬勃勃地长出来,翠盈盈地吐着新绿,骨子里透着清秀,眉眼间透着纯真。“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春韭满园随意剪,腊醅半瓮邀人酌。”古人对新韭赋予了诗意,母亲不会读诗,总会说:“春韭香,夏韭臭,秋天韭菜吃不够。”小时候日子苦,春天青黄不接,母亲就用这些新韭做美味,费尽心思为我们做饭菜,认认真真地抚养我们。韭菜炒鸡蛋、韭菜饺子、韭菜盒子、韭菜炒粉条、韭菜炒豆芽、凉拌韭菜……那份新鲜劲儿,能把人的魂魄扔到云端去。母亲这无限的真诚和用心,百般的呵护和疼爱,让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充满暖意。

春天的花是精致的食材。鲜嫩的榆钱像麦穗一样稠密,一支支,一串串。采摘回来的榆钱经过水汆,放少许佐料搅拌,就是一盘可口的凉菜。还可拌上面粉,做成一种叫菜疙瘩的美食。用榆钱摊煎饼,蒸窝头、熬稀饭、擀面条,清热健胃,人人爱吃。别看榆钱小,功劳大着呢,闹饥荒的年代,不知救了多少人的命。槐花也盛开了,一朵朵,一簇簇,掩映在翠绿之中,村庄与山野弥漫着浓郁的槐香。母亲用一颗热气腾腾的心,为我们做的槐花拌粉丝,简直就是一盘工艺品,十分爽口,喂养了我们清贫的童年。她以花为食,用扁豆花、金银花、桐花等,把一个个粗粝的烟火日子,打理得活色生香,让人有了魏晋陶潜的风骨。
          
甚至春天的树叶也可做成美食。西墙边有一棵香椿树,枝繁叶茂,树冠覆盖了多半个庭院。清明前后,密密匝匝的枝杈,长出了紫红色的叶芽,三两日后,叶芽渐渐变绿,在阳光的照射下,每个嫩绿的叶片都闪闪发亮。母亲摘下一把香椿叶芽,或凉拌,或做汤。此时,来了亲戚,就用香椿芽炒上几颗笨鸡蛋,黄绿相间,清香氤氲,成为春日里最美的佳肴。叶片稍稍繁茂,邻里便来采摘,嫩绿的香椿芽上了餐桌,春天的味道更浓郁了。 

杨叶、柳芽、枸桃穗都可以吃,用它拌面,出锅后粉嫩剔透,色泽晶莹,轻轻咬上一口,黏甜有嚼劲儿,树叶的淡香和面粉的甜香在舌尖上荡漾开来,那味道花钱也买不到,让人忍不住吃了一口又一口。这个时候,若是站在村外的山坡上眺望,小小的村落便成了人间仙境,家家炊烟飘,户户饭菜香,天地间都是春鲜的盛宴。
      
春天的看点多半在乡下,你若能静下心来,便可听到春的脚步,看见春天初来乍到的模样。餐桌上遇到春天,那是乡下人的专利。一位农家院的大厨曾说:真正的春天是从舌尖上开始的,这句话是那样真切。每一个春天的来临,都会在餐桌上相遇,好像尝过了春鲜,这个春天才算过去了。这些花花草草、枝枝叶叶,以牺牲自我的精神,为餐桌增色,给春天添彩。人们不但享受着舌尖上的春天,也努力把一缕缕祈愿,在缤纷的春天里渐渐地实现。这一代人是有乡土情结的,那种现做现食的味觉记忆,刻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眼下,人们日子富足,野菜早已不是替代食品,身价也实现了“华丽”转身,变成了珍宝,这些春天赐予人们的礼物,排着长队从田野走进了城里,到了菜场,上了餐桌。   

春意渐浓,让我们在最香、最甜、最美、最好、最充满生命力的的时节,吃当季最新鲜健康的食物,把春天留在味觉里,感受这份春日风情。让这种经过时光淬炼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积极地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

作者简介:邓育秦  农村信用社退休职工,曾在教育和广电部门就职。热爱生活,爱好文学。有诗歌、散文、评论刊发于《故乡万荣》《中山文苑》《运城日报》《万荣人》报及新媒体网刊。有《樱桃红了》文集面世。<br>标题 : 吃“春鲜”_散文_邓育秦<br>发布位置 :<br>联系人:yeungg2017<br>
https://shequtongcheng.oss-cn-beijing.aliyuncs.com/xigua/20250108/wx677e43c871c4e.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吃“春鲜”_散文_邓育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