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股行天下烁 发表于 2025-1-8 17:20:13

侍娘_乡居散记_姚红权

退休赋闲,侍奉老娘,终于有了大把的时间,守侯在娘的身边,以尽人子之道。娘89岁,吃饭睡眠尚好,只是腿脚无力,晒太阳走路需扶杖而行。

娘年轻时爱笑,当年在生产队参加劳动,不管是烈日下割麦子,还是秋田里摘棉花,抑或是场院里摘花生,在一群说说笑笑的妇女们中间,我记得只有娘的个头儿最高,也只有娘的笑声最高。娘的娘家是尚家村的,村人们不唤娘的名字,都以“尚家的”代称。娘笑的时候,常惹得婶子大娘们说,你瞅人家尚家的,真真能笑。

十多年前,娘患了一次脑梗,虽不太严重,但好转后却落下一个爱哭的毛病。娘的哭,是随时随地不由自主地,只要她的情绪稍有波动,她就会哭,而且是放声地呜呜地哭。父亲在世时,他们老俩口儿在老家生活,村上不管谁死了,她都哭上一场,亲友们去看她,她的见面礼就是哭。父亲去世后,我们把她接到城里生活,一提起父亲她就哭个不停。我的儿子在国外工作,这次临走时专程到我弟弟家来看她,她的见面礼还是哭,又是哭得呜呜地,吓得弟弟赶紧劝说道,你哭小声些,不然别人听见了,还以为我们虐待了你呢。一般情况下,娘哭时我们都不阻拦,她要哭就让她哭,哭够她就不哭了。没办法,她看个蒲剧、眉户,看到苦情处都要跟着剧中人哭一哭的,也许这种随性放情的哭,正是她释放心中压抑、放松自我的一种方式吧。孝顺孝顺,孝的最高境界其实是顺,不违逆、不顶撞,顺其自然,顺其心性,顺而为安,顺而为康。

娘不适应城市生活,说住在楼房憋得慌,就愿意回到老家自己的小院里。清明前夕,天气回暖,我便同娘一起回村生活。回到自己的农家小院,娘一下子精神好了,拐杖也不多拄了,又颤颤巍巍地抹桌子洗碗,拿着条帚扫院子,尤其是好天气时,她坐在院里一边晒太阳,一边听唱戏机里王秀兰、程根虎的蒲剧和眉户,她说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

终日陪伴娘、守护娘,同娘说古今、道村事、叙亲情、唠家常,分享着娘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感悟,也接受着娘没完没了的再教育。娘早已看透了生死,对自己的幸福晚年也十分满足。她总说,人是五年六月七日八时。意思是人上了50岁,就一年不如一年,到60岁一月一如一月,70岁是一日不如一日,而到了80岁,就一时不如一时了。娘今年89岁了,我现在的任务,就是让爱哭的她,少哭一些,多笑一些,每天都过妇女节、母亲节和重阳节,高高兴兴、快快乐乐,过好人生每一天。

正是:

花甲老儿耄耋娘,

学鸦反哺孝高堂,

一茶一饭细照料,

共度人生好时光!

作者简介:姚红权,山西万荣人。山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曾任企业新闻中心总编,担任过多届赵树理文学奖评委。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诗刊》《工人日报》和《山西文学》等各类报刊发表诗歌、散文等作品千余篇(首),其中,《焦裕禄与泡桐》获1991年山西朗诵诗创作大奖赛一等奖,部分作品收入《山西文艺创作五十年精品选》,著有诗集《年轻的铜像》和散文集《歌唱的鸟》等。<br>标题 : 侍娘_乡居散记_姚红权<br>发布位置 :<br>联系人:牛股行天下烁<br>
https://shequtongcheng.oss-cn-beijing.aliyuncs.com/xigua/20250108/wx677e42f333610.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侍娘_乡居散记_姚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