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5-1-8 16:41:49

首山上的故城_五千年的回眸


如今的尧王台遗址兴建于南北朝时期,重修于明朝。我一步一阶、步履缓慢地走上去,生怕打扰了沉睡的历史。我深知,脚下并非杂草与黄土,而是历史的痕迹。 穿过门洞,来到院内,只见四周平坦开阔,柏树林立。一处砖砌的平台,平坦而广阔。平台正北的建筑就是祖师庙,规模不算大,亦古朴陈旧,但很有韵味。我冥冥之中感觉,这里应该就是上古禅让的地方吧。我立在平台正中央,抬头望天,史料如天上的白云映入我的脑海……
尧王名放勋,姓伊氏,号陶唐氏,故称唐尧,生于今山西绛县尧寓村。现今该村内有东晋时期“唐尧寓处”古碑一通,为尧王故里佐证。尧王是帝喾高辛氏的少子,黄帝的曾孙,五帝之一。他在位70年,享年118岁。《史记•五帝本纪》中称赞帝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孔子说:“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帝王之德莫盛于尧。”
《水经注》记载:“雷首,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尧城。”由此看,尧王在永济雷首山建都立业并非虚言,有史可查。

在这里,尧王推行了民主公平的制度——禅让制。尧禅让舜、舜禅让禹均在此处;在这里,尧王开创了中华第一个和谐盛世。这里是尧王旧都尧城的遗址,是中国第一个城市雏形。相传尧王爷儿时与母亲庆都便生活在此处,上古传说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均发生在斯地。所以说,尧王台是当之无愧的华夏第一城。

祖师庙是一座败落已久的殿堂,采用的是无梁结构。殿内墙壁砖雕的牡丹花饰线条流畅,在似与不似之间。花枝间的兽头重重叠叠,排列有序,既具象又抽象,令人感到它的创造者的工艺高超、制作精细。不过,部分砖雕受到破坏,残缺不全,令人遗憾。

殿内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神像道风仙骨,栩栩如生。相传,真武大帝是威震北方的一位大神,无所不司,无所不能。我想,在尧王台这个风水宝地建祖师庙,是人们盼望真武大帝能赐万民福,佑一方安。

院子乱石中,有一块残破的石匾,我用手擦去尘土,细细辨认,原来是“紫极灵宫”四字。查询资料得知,在古代,唯有皇帝方可用“紫极”二字。虽不知石匾的年代,但此地在古代应该一度被皇家列为圣地。

我再向北望去,对面的山头依稀可见一座建筑,与我静静地相望。

我邀小程前往。这座殿宇也建在山巅,正面的大门与两个窗户上部皆呈穹窿状,线条自然,流畅优美。殿宇现存一层,后方的土丘高于正殿前墙。殿顶上面用厚土堆积覆盖,有些窑洞的味道。

殿内结构也属无梁,由大号青砖拱成。这里供奉着道教众神之王——玉皇大帝。现今虽已坍塌,但当年的建筑轮廓清晰可辨,硕厚的青砖随地都是。

再往里走,又是一殿宇,也是一层砖石建筑。进入殿内,顶部为砖砌的藻井状,下大上小。四围砖雕花草图案细腻,惟妙惟肖。藻井上面开口,阳光可直射进入,正像汽车的天窗。雨雪来临,上面加盖。既保障了室内的采光,又可以防止雪雨侵袭,可谓构造独特,巧夺天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首山上的故城_五千年的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