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王之恋
王者有王者的风范圣人有圣人的经典
英雄有英雄的信仰
枣王有枣王的爱恋
稷山板枣,稷山的靘丽名片,“稷山四宝”之一。历代皇家“贡枣”也是当今招待国际友人的国宴佳品。稷山县县树。中国十大名枣之首,有“中华第一枣”,“中国枣王”之称。至今已有4000
多年的栽培史,春秋时期稷山红枣已闻名列国。1957年进入国际市场,驰名中外,远销北美,日本,东南亚。1982年全国常州鉴定会,稷山板枣质量上乘,名列第一。在中国首届农业
博览会获得最高奖。1958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品尝过稷山板枣。福建前线最可爱的人吃上毛主席送给他们的稷山枣。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两次到稷山县视察品板枣喝枣汤。
稷山,素称“表里山河”。北有巍巍吕梁千峰竟秀,南有叠翠绿染稷王神山。从远古走来,后稷教民稼穑,敢为人先,在稷王山培植麦、稻、黍、菽、稷,五谷飘香,成为华夏农耕文明
的发祥地之一。稷山板枣,从远古走来,历经沧桑,饱经风霜。千年枣树黑甲层层,横七竖八,岁月留痕。枣树无言,自有春秋。一树树千年百年枣树,就是一个个传奇,一篇篇历史
巨著。汾河水知道,吕梁山清楚,深情的大地记着。辛苦劳作的枣农,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生生不息,代代传承,在日月星辰,四季的更迭交替中使枣林面积不断扩大。如今的稷山板
枣林面积达15.3万亩,千年古树1.75万余株,五百年古树5万株。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为山西稷山板枣古树颁发了“稷山板枣中国最大的千年古树群”证书。唐、宋、元、明、清,千年
一树香。
“稷山四宝”惊艳京城,板枣甲天下。省城推展,更是名声大震。深圳,天津,石家庄,郑州等二十多个大中城市广开销路,深受市场青睐,好评如潮。
走进稷山国家板枣公园,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感受。眼洞大开,收获满满。得天独厚的板枣林,千姿百态的树影,阳光下留下碎银般的缝隙,天然氧巴使人醉。深呼吸一口凉爽的森林空
气,不由尔扩胸摔臂,心旷神怡,兴奋不已。站在秋霞楼极目远望,万亩林绿梦幻般魔变成茫茫绿海奔涌。波波绿浪,汹涌澎湃。也许你清楚,那是枣林,不是绿海,但那高树的绿,
低树的绿,微风吹来,高高低低形成波低浪高,一波波,一浪浪,后波推前浪,绿林成绿海。那就是浩浩荡荡的绿海,飘向远方的天际。映的天也绿,云也绿,心也绿。绿色,是幸福
吉祥的象征。绿色,是枣林蓬勃生机的底色,这般人间仙景,谁不向往。是谁在林海中耕耘除草,施肥药喷,浇园採收?!
枣树,起源于我国,被誉为《黄帝内径》的“五果之一”。稷山板枣,皮薄核小肉厚,含糖量高,并含有钾、钠、钙、镁、锌、磷等多种微矿物质元素,即可食还可入药。味道鲜美,营
养丰富。
初夏时节,当春天的百花渐渐败了兴致,迟到的枣树摇摇枝头晃晃脑袋朝气蓬勃起来。淡黄嫩绿的叶片开始爆发,它是夏的使者,叶不争春。随之,小小的花骨朵在叶缝中探出点点鹅
黄。忽如一夜夏风吹,不经意间在叶中间万花齐放。小小的米粒一般,小巧玲珑。花不争艳,开出自己的模样。花儿虽小,内心强大。低调绽放,花香怡人。它虽然没有牡丹花的富贵
荣耀,玫瑰花的红艳浪漫,桃花的粉色华丽,但她绽放的小巧有姿,优雅典娜。它的花香是其它花儿难有的浓香。引来蜜蜂忙碌的飞上飞下,贪婪的吸吮花蕊,酝酿出最美的枣花蜂
蜜,市场认可,顾客满意,吃出健康身体。稷山作协理事王月芳得天独厚,她家西侧就是她的大枣园,蜂儿养在自家院里,缩短了蜂的采花行程,就近索取。王老师家的蜂蜜货真价实
成为抢手蜜。北京、天津、运城、临汾,顾客网购,常常忙的她两点一线快递送货。枣花蜜就是好,我也成了她的顾客。
孩提时代的我,对枣树就情有独钟。我家的老屋住南房,爷爷在宅基北面栽了三棵正宗板枣树,高大的树下,有我童年的乐趣。我在枣树下玩耍,做作业。看枣花盛开的景色,闻枣花
散发的浓香。小小枣花激发我少年郎的遐想:枣花虽小,却能长出大大的红红的板枣。我今读书,将来长大能干什么?当农民,工人,干部,还是工程师?理想是甜蜜的,眼下目标只
有好好学习才是正道。奇怪的是,在枣树下写作文,可以使人思路清晰,写出好的文章成为班里传阅,黑板上抄贴的优秀作文。那些半懂半疑的数学题,想一想,会做了。也许那是花
香的启迪吧。我家的板枣树也成了我和学友们玩耍,交流,联络感情的联谊树。当我长大分配到外地工作时,家乡的红枣树孕蕴成缕缕乡愁,“红枣树”的歌谣时常在耳边回荡:“每当我
孤独的时候,就想起家乡的红枣树,经过岁月的蹉跎,陪我走过的路,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有过多少童年的往事。”
枣树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大大降低虫果率才能赢得市场。必须搞林业枣区标准化管理。1995年,由山西省技术监督局提出,制定枣树丰产栽植技术规范,然后作为地方标准在全省
枣区推广实施。我做为稷山县质检局标准科负责人,与付局长赵金石,市局科长宁克明,张恩全,林业局潘建斌接受完成这一任务。其中有一程序是省林业厅枣树专家要到现场调查,
研讨,定结论方可通过实施。
七月的一个清晨,在陶梁村党支部书记张建乐的带领下,专家组一行来到枣林腹地唐枣园,贡枣开杆园的千年古板枣树前,张书记向专家们详细介绍了板枣树的历史与现状。而后,专家们走进园内,穿越枣林,现场调研。千年唐树,高大伟岸,褐色树皮布滿疤痕,深深浅浅,饱经日月星辰,天寒酷暑,磨洗淬练,陈述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尽管古树百年千年,每年仍有新枝抽发,依然枣果累累,不由人顿生敬畏。外界温度三十多度,枣林深处依然凉爽宜人。低垂的枣枝,摇摇曳曳的青枣,绿光闪烁,不时碰到专家的衣装。神祕的枣林,清雅静寂,晨光映枣林,层林尽染,林涛声声,枣韵深深。板枣林的魂魄与专家的心相通相融。千年古树,在这片热土经历了多少朝代的更替,经历了多少雨雪风霜,大旱地震,天灾人祸。大地知晓,云儿留影。彰显枣树风格。这就是稷山枣林的风彩。
《稷山枣树丰产栽培综合管理技术标准》的推广实施,大大提高了稷山枣的品质。也凝聚着我的浓浓乡愁,做为一位业余文学爱好者,宣传四宝是我应尽的责任。不仅在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宣传稷山板枣,也多次在巜中国乡村》登稿。
2023年金秋时节,我再一次来到心心念念的国家板枣公园,看那丰收的枣林风光。我站在古井浇园的甘棠井旁,凝视茂密枣林,身似世外桃源,宁静致远。岁月走了无数轮回,古井依在,默默地讲述着用柳罐浇林的鲜活故事,潺潺流水声,枣农鼓劲的号子声,在我的耳畔回荡。历史车轮驶进新世记,古老的故事代代传颂。漫步枣林,到处是一派丰收景象,看那挂滿枝头的深红板枣,就像一个个红色的红宝石,红玛瑙,亮光闪闪。园园枣园,红的耀眼,红的娇艳。阳光照耀,红红的板枣,发出迷人的光泽。伸手採摘一颗,放进嘴里嗄嘣脆,似一兜蜜罐儿,越吃越甜,口齿留香,醉人心房。
看今溯源。明崇祯十年(1637)有使命感的稷山知县薛一印视察枣区诗兴大发,写下不朽诗篇:“江南橘绿日,塞北枣红天。色岂经霜老,味从戴露鲜。既磋驰荔苦,还叹赐樱偏。处处赤珠满,催租了半年。’’诗中可看出知县笔下的枣林风光,枣树已成租税来源。宋代大诗人欧阳修诗芸:“秋来红枣压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盘。”红枣是招待客人的礼品。民间习俗,孩子结婚摆盘,离不了红枣桂圆,寓意早生贵子。过大年蒸枣糕,寓意我们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吃枣馍,吃出美好吉祥来。枣也是很好的中药药引。一日三枣,健康身体好。
最美的季节是板枣成熟采摘的日子,十里秋霞,板枣飘香。乘坐稷山号小火车,穿越枣林。秋霞楼,唐枣园,枣神庙,采摘园尽收眼底,全景观看。注意,小心林中的板枣碰了你伸出观看的头。
秋霞楼广场,是板枣文化节,“枣王”擂台赛,“稷山四宝”饼子麻花大赛等盛会的地方。
板枣公园到县城,平展展的柏油路四通八达,公路里程标记显示,主路线已成为跑步,赛车锻炼的好场地。2023,2024,两届高规格的稷山马拉松大赛在稷山如期举行。各路选手云集,群雄逐鹿,志在必得。大赛终点和颇奖台就设在秋霞楼广场。板枣公园,森林环境,凉爽宜人,天然氧吧。在运动员精疲力竭临近终点之际,为他(她)们最后一搏提供了良好比赛氛围。
稷山板枣,枣中之王。故乡的枣,故乡的树,故乡的万亩枣林染天红,后稷大地铺锦绣。枣王之恋,恋着这片最适宜它生长的风水宝地。枣王之恋,恋着为它辛勤耕耘,不辞劳苦的值保枣农。人之心,土之育,枣王之恋。恋出美好生活甜蜜蜜,恋出共同富裕幸福路,恋出兴村振兴的大好前程。
韩喜申/文,稷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退休干部,中共党员,工程师。业余爱好文学写作,文章散见于多种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多篇征文获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