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5-1-1 16:21:00

洪池三宝            

天鹅栖息砥柱山,六一伯乐唇齿寒。傅圣百合油泼面,平陆不平沟三千。听说要到平陆采风,可以说是心花怒放,万分向往。又听说是去西部的洪池镇,虽说不上多么激动,但还是充满期待的。因为必定过去只知道那里有檀道庙,而且是与芮城共享的,其他所知还不够多。这次采风让我领略到了神秘小镇的宝藏。

 平陆县西部图,洪池又在平陆最西边,辖11个行政村 

檀道古庙

 今年10月份以来,我应邀在永济几所机关学校,先后进行了七场传统文化讲座,内容是《小城永济何以感动中国》《蒲坂大地上的礼让佳话》,其间,习总书记10月17日考察了安徽六尺巷,并说道,六尺巷承载着中国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于是我又将标题改为《让他三尺又何妨》,核心内容是古代蒲州三则礼让故事。

其一是首阳二贤伯夷叔齐,为维护道德礼仪,逊位让国的感人故事。与虞芮让畔发生在同一时期,孔子高度赞扬,符合孟子四端学说,司马迁将其写入《史记》,并排在列传第一篇,百代文宗韩愈写下《伯夷颂》,历代文人赋诗歌颂更是汗牛充栋。

其二是普救寺内铁人故事,说的是明代两位蒲籍重臣,安葬父亲后因争家产兄弟阋墙,官司打到蒲州衙门,由太守夫人女扮男装审案,夫人以兄弟情深和夷齐佳话为例批评二位,兄弟俩自知理亏,羞愧至极,出门相撞而死。皇帝命太守铸铁人,以教育后人。这个故事极具教育意义。

其三是舜帝不论历山耕田,还是渔于雷泽,陶于河滨,都让利与民,以至于所处之地,“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总之,挖掘本土正反案例,讲述永济故事,在听众中引起极大共鸣,文化自信倍增。其实,历史上,河东地区还有一处重要的和合文化景观,那就是平陆芮城之间的檀道庙。这个庙有三大亮点,诗经伐檀发祥地,后土娘娘祭祀地,和合文化承载地,是河东地区的“六尺巷”。

采风团在檀道庙享殿前聆听虞芮让畔故事 

徜徉檀道古庙,还发现有众多值得关注的地方。庙宇两县共管,奇事一桩。参天古柏,一县一棵,一雌一雄。古柏之间即为两县分界。享殿北墙,嵌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修碑,两碑为同年所立,从落款看,西芮城,东平陆。两县十社十三村乡民共建。旧时合村重修庙宇并不少见,但两县共建还属奇闻。芮城碑上有“平陆县福建省台湾道台仝卜年施银壹两”记载。仝卜年,平陆县人。清嘉庆年间中举人,辛未中进士。1843年以台湾知府身份奉旨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为清治时期的地方官。1847年积劳成疾,卒于任上。台湾多处建庙,称“仝爷庙”,如今平陆张店镇辛店村仝家场北尚有其墓。新旧正殿,均供奉三位女神。中为后土娘娘,两侧分别是虞芮两君的夫人。后土文化与和合文化完美融合。每年三月十八,与万荣后土祠同日庙会,香火旺盛,旌旗蔽日,锣鼓喧天。正所谓“龙凤二柏华夏少,社火两县人间稀”。新殿于2005年落成,坐北朝南,高大巍峨。临猗籍山西著名书法家赵望进题写碑文。殿内壁画尤佳,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特别是把“虞芮争田”“虞芮问道”等情节以图画形式展示出来,不仅反映了虞芮二君在周礼感召下,由争抢土地变为礼让田地的转化过程,而且继承了永乐宫壁画艺术风格,加上主像背后的《八仙过海》巨幅壁画,从内容到形式无不让人耳目一新。对每位信徒游客来说,都是一种道德与艺术的双重享受。


 檀道庙正殿壁画,栩栩如生:虞芮争田,大打出手  

庙内碑刻不算很多,但庙院东隔壁的大戏台竟藏有六通巨碑,蔚为壮观。虽镶于壁,却能看到正反内容。碑阴可从墙壁背后看到。这样既保护了碑刻,又不影响阅读。其中一通为道光三年(1823年)《后土庙重修正殿献殿改修歌台照壁碑记》,讲述嘉庆二十年地大震,地簸如舟,解及平芮屋宇多有坍塌,伤人无数。随后数年,鸠工庀财,修葺一新。眼前的戏台名曰“水镜台”,取“水花镜月”之意。台口上方左右分写“虞”“芮”二字。梁记异常清晰,“峕公元一九八八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檀道庙戏台立柱上梁十四村全体群众创建”,彰显戏台在周边地区的崇高地位。每年古会期间,看戏的人山人海。我曾从朋友所拍的照片看到,有人竟像猴子一样爬到树上观看。

 洪池垣上古刹千年昭日月,周柏树前德风一脉写春秋。被列入平陆古八景的“闲田春色”,该典故源于虞芮让畔。商末芮虞二君相争田地,于是到周地求西伯侯评判。甫入周境,就看到惊人一幕。两农民在争执,只听一个说:“王大哥,你再往这犁两犁,把田畔犁了,种上庄稼,总比长草强。”那个道:“老弟,你犁吧,咱把田畔剩的太宽了,白白长些草。”是为耕者皆让畔,令二君倍感羞愧。回国后放弃争执,田畔逐为闲田。闲田春色所承载的礼让文化,使这里成为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散发着穿越时空的持久魅力。有一年,我与上海专家在条山南北寻访古中国。一天走了七八个景点,包括永乐宫、风陵渡,但专家说一路所看景点中印象最深的是檀道庙,让我感到意外。采风那天,解说员一再强调发生在商末,商王无道,周礼大得人心,前景不言自明。还在说明庙分两家,重点不在于分,而在于两县人民的合作。采风团成员在平芮间檀道庙沐浴先贤光辉

流庆名寺 

流庆寺,一座藏在乡村深处的古老寺院。平陆过去给我的印象就是景点较少。由于地处三门峡核心库区,原来的古县城已没于水下,现在的县城是由太阳渡附近迁到十几公里外圣人涧今址的。同一背景下,我们永济的蒲州古城,相对来说还幸运些,毕竟古城遗址如今还在人间。这次参观的西张村流庆寺,改变了对平陆的看法。

流庆寺创建于隋仁寿年间,初名为报德祠,是唐高祖李渊为报答秦琼救护之恩而建。宋时易名为流庆寺。历金、元、明、清各朝,均有增修。粗略审视,有几大特点:一,规模宏大。四座大殿,一字排开,极度威严,令人震撼。一般村中庙宇为单体,多则前后两院,也就是夏县墙下村关帝庙,河津樊村玄帝庙,为前后四座建筑。二,原汁原味。经修旧如旧后,现存主体建筑观音阁,上下二层,重檐歇山顶,四周有回廊,明代风格,俊俏灵动。其余三殿均硬山顶,为清代遗构。其中一殿的梁记显示:“峕大清同治四年岁次乙丑四月辛己初三日丁酉丙午时 主持僧人慧元徒福禄福寿福旺 徒孙x缘曾孙重芸重花立柱上梁吉祥如意”,楷书笔墨,字迹隽秀,显示出建筑的佛教属性。三,位置优越。据史载,该寺“南邻虞芮二君子,东顾许由之隐士,西瞻夷齐两贤人,北接金舌之长老,盖山川佳胜之处也”,属“古晋八大寺”之一。四,存碑丰富。千年的文字会说话。流庆寺不仅有建筑,尚存碑刻十余通,系唐、宋、明、清遗物。到访专家如获至宝,兴味盎然,纷纷释读,频频拍照。 

位于洪池中心校(西张)内的流庆寺观音阁  

参观期间,走马观花地了解了几通碑刻。第四殿内藏《佛顶尊胜陁罗尼经幢》,六棱柱,上有仪凤元年(676年)标识,为大唐遗物,证明寺院历史悠久。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敕赐奉祇流庆之院碑》上,有“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尚书左承参知政事”字样,告诉人们“流庆寺”为皇帝赐名,地位尊贵。参知政事官名也合乎北宋特征。万历乙亥年(1575年)《重修敕赐流庆院》碑文有残缺,但依稀可见“创修于隋代”的重要信息。天启三年(1623年)重修碑记,说平陆土膏林郁,泉甘竹修,“乃巢许之故墟,说奚之梓里,山川亦多明秀,景物亦颇奇异”。大清同治五年(1866年)《志过里二贤里碑记》,讲的是“联甲以弭盗贼”、维护乡里治安事宜。那时南方太平天国刚结束,北方捻军余波犹在,社会动荡不安。前面讲过让畔的虞芮二君,勇于反省,表率子民,被平陆人民列为贤人,闲原上的二君祠也被称为二贤庙。行政上设立“二贤里”。另有民国初年《经费碑记》,记录寺院接受捐银明细,其中提到岳村、北洪池、南洪池、北马等村名,对研究地方行政史有一定帮助作用。 

流庆古寺,四殿齐整  如翚斯飞,蔚为壮观 

安康传奇这次采风的重头戏,是学习北马村农民企业家、跃飞公司董事长张安康的感人事迹。洪池地处条山阳坡,日照充足,盛产优质苹果。为帮果农卖得出、卖得好价钱,北马能人张安康创建平陆跃飞果品进出口公司,20多年来公司规模越来越大,生意越做越好,每年出口上万斤苹果,不仅提高了果农的收入,还吸纳农民打工,解决了农民就近就业问题。将本地资源源源不断地充分变现,是一种大智慧、大功德,带动农民致富的大救星、活菩萨。这种产业扶贫是一种高水平持续有效的扶贫。 运城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卢运锋(中)讲话 张安康做事最大的优点,格局大,境界高,先富带后富。秉承诚信为本,常常是大小风险一人担,不仅使顾客满意,而且是让顾客感动,以至于果农都不好意思投机。凡涉及利益与金钱的场合,张安康都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让每个合作伙伴感到满意和踏实。作为收购方,但常常替远道而来的客户着想,体恤农民的艰辛,即使果子有时不符合要求,也暂时收下,不让果农吃亏。一来二去,不仅平陆西半县的果子都乐意送来,就连临猗万荣的客户也找张总合作。我们与张总短暂接触,感觉他人憨厚真诚,没有架子,淳朴得像一棵庄稼,所做公益事业举不胜举。稷山抗洪,他踊跃捐款。村建舞台,他出钱出力又出汗。村老年灶,他每年捐款三千元。重阳过年,他都要请村老人看戏吃饭,一年一只羊。遇到家境拮据的老人,他给安排工作,使其有一份优厚收入。这些统统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突出表现。他不是慈善机构,却又时时处处接济在别人。他总是做出常人做不到的事,做自己分外的事,“违背常理”的事。引领一方民风,张总功迈二贤。

作者与洪池农民企业家张安康先生(右)
细想张总善行,本质上是一个“让”字,让利益,让钱财,献大爱,献智慧,不停地让,诚心地让,这不正是虞芮让畔精神的延续吗?究其原因,除了他眼界开阔,骨子里的善良,出身贫苦,“自己淋过雨,总想着给别人一把伞”等因素外,一定受过闲原春风的熏陶。在条山以南的弹丸小镇,在穿越千年的道德圣地,如今又诞生了张安康这样一位洪德大爱的传承人。他以奉献为光荣,以助人为己任,抱定“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的理念,为富且仁,急公好义,让人肃然起敬,潸然泪下。致富道路越走越宽,果品出口马来西亚俄罗斯,正是做人成功的应有回报。像张安康这样的创业与道德双料楷模,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应该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登上“中国好人榜”。作者与洪池农民企业家张安康先生(右)采风归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总结“洪池现象”,感觉可归纳为“三宝”,一是檀道圣地,二是流庆遗存,三是安康大爱。其中第三宝,自然包含着安康大爱的依附体洪池苹果,大果好吃,小果更好,我们都是亲口品尝过的,绝非夸大其词。言说三宝,必然珍贵,名不虚传。南王、北马、西张,三个方位,三足鼎立。三宝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有远古佳话,更有今朝传奇,而且物质与精神相互激荡,一脉相承又不断超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古虞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数十名作家诗人远道而来,是对洪池宝藏应有的敬仰、尊崇和弘扬。县镇组织采风活动,同属金子般的可贵,让三宝之花红遍河东。我们每一位到访者,也为见识三宝而倍感幸福和自豪。

德不孤,必有邻。地不在大,有宝就行。从商末二君让畔,闲原春光,到初唐报德古祠,四殿磅礴,再到今天的硕果飘香,大爱无疆,古今辉映,感天动地,使洪池小镇成为黄河岸边罕见的道德高地,使平陆成为人人羡慕的幸福乐园,使黄河一号路增添了新景观,就连天鹅也年年留恋栖息,吸引游客如潮而来。

作者:傅晋宏 永济市虞乡镇人,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运城市古中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永济市作协副主席,山西省作协会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洪池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