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dg3 发表于 2024-12-26 09:53:24

土豆对人类的“贡献”

安频

炸薯条,也就是炸土豆条,应该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但很多孩子也许不知道,土豆的老家并不在中国,它是“外来户”。据资料记载,在公元前8500年左右,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南部,已经出现了人类生活的村落。在那个古代的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早已干瘪的当时的土豆块茎。通过研究,专家们发现当时已经出现了多个品种的土豆。

16世纪,西班牙的探险家来到南美洲,发现了土豆这种食物。他们品尝后,在返程时把土豆带回欧洲。随后,土豆被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广泛种植,再传播到其他国家。土豆16世纪传入英国后,在此后的几百年里成为英国人的主食之一。到了18世纪,土豆已经成了欧洲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盘蔬菜,主要因为它产量高、口感好。有的国家为了赚取外汇广泛种植土豆,土豆因此成了与棉花、菜籽齐名的经济作物。

土豆传入中国的时间,可以上溯至明朝万历年间。明朝人蒋一葵撰写了一本书,叫作《长安客话》,里面说京师郊外很多农民种植了土豆,并称之为“马铃薯”。但广东人称之为“薯仔”,山西人称之为“山药蛋”,江浙人称之为“洋(阳)山芋”等等。

当时的人们,喜欢把土豆烤熟了吃。到了清代,农民们先把土豆晒干,再研磨成粉,与荞麦粉等混合在一起烹煮。经过人们的反复尝试,土豆的烹调方式日趋多样。有的人用土豆粉糅合米面,制成特色小吃。有的人将土豆切成丝,炒成酸辣土豆丝。有的人则将土豆切成块,和牛肉一起炖。

光绪年间《奉节县志》云:“包谷(玉米)、洋芋(马铃薯)、红薯三种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土豆容易存活、耐寒、耐瘠,农民们为了增加口粮,开发了大量的滨海沙地和山区的贫瘠丘陵,用来种植土豆。即便是气温低、连玉米都不生长的高寒山区,土豆亦可以生长,正如古人所说:“其深山苦寒之地,稻麦不生,即玉黍(玉米)亦不植者,则以洋芋代饭。”

土豆,对全人类的贡献甚大,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今晚报》)<br>标题 : 土豆对人类的“贡献”<br>发布位置 :<br>联系人:bfdg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土豆对人类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