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路_散文_孙宏恩
2024年12月16日,对孙吉人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历时4年修建的临猗黄河大桥终于通车了,从此,孙吉人的家门口也有了高速路。这条从山东菏泽到陕西宝鸡的G3511菏宝高速随着临猗黄河大桥的正式通车而全线开通,蓝天白云,孙吉的天气正好。高速路口大小车辆鱼贯而入奔上黄河大桥,奔向远方。追溯到七八十年前,孙吉出远门的人大多去了西安,老辈中有人在西安谋生,就会将晚辈带过去做帮工、当学徒,俗称“熬相公”,熬相公期满,大部分人就留在了西安城,一来二去,过河的人就多了。孙吉人所说的西安(发“岸”的音),是指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只要过了河,便是去了西安,从没人深究是否真的去了西安城。就在这频繁的往来中,孙吉周边形成了其独特的方言,与省城太原的晋语系相去甚远,倒是隐隐有秦腔秦韵的味道。孙吉人出门不敢遇到村里的某个人,原因是那个人常说丧话,类似“你要过河吧?可千万别落河。”久而久之,准备出门的人都躲着他。有时候还怪,越是绕道走,还偏躲不开。于是,有人因为临行遇见了这个人,听了不好的话,而改变行期。孙吉人过河,有“日猫贼过潼关”的俚语,指的是下了车一路小跑登船,下了船又一路小跑上车,整个过河的过程就一个字:“急!”孙吉一带有“过了河又过河,没过河的不过河”的俗语,反映的是大河的改道,在大自然面前,人显得那么无力,分明上了岸,小船调头回去了,没想到河又出现在前面,人被困在了洲渚之上,又要继续设法过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个30年太久,有时黄河改道就是眨眼的功夫,只有亲临其境的人,才有这深切的体会。
靠着黄河,孙吉人在河里捕虾、捞鱼、捞炭,真是靠水吃水,可有时候也被水吃。尽管这样,那小小的“鞋船”还是停不下来。那些年政策统得很死,孙吉人照样见缝插针过河做些小生意,把日子盘活。
随着政策的渐渐松动,两岸来往多了起来,有一批工匠迁来河东几十年,有的干脆落了户。如今孙吉人还会念叨起那些木工师傅来。“我家的木器活都是小虎师傅做的,看,多结实,门窗上的雕镂纹样多细致啊。”“我用的小桌子快40年了,还是那拨河西木匠里的李师傅的手艺……”
近些年,吴王古渡搭起了浮桥,孙吉人过河如履平地,经常到合阳开发的旅游景点去打卡。除了出现流凌的季节要拆除浮桥,平时两边的人员货物往来频繁。
说到孙吉,乃至河东大地与西安的关系,还要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说起。秦和晋是黄河流域的两个大国,为了双赢,在秦穆公的邀约下,晋献公将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这就是所谓的秦晋之好。按下这个能干的伯姬不表,多年以后,秦穆公又把他的女儿嫁给了晋国的怀公,通过联姻强化两国联盟,这又是一桩秦晋之好。要知道这个怀公是晋惠公的儿子,惠公曾向秦穆公“许君焦、瑕”,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答应割焦、瑕两座城池换取秦的支持,结果惠公背信弃义,“朝济而夕设版焉”,蒲剧中有唱词“自从惠公行无道,龙门山前大交兵”,说的就是秦晋之间的这一段历史。惠公无道,在秦做人质的怀公也不守约,抛下新婚的怀嬴回晋了,惹得秦穆公有了新的想法,派人到楚国接来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并把女儿怀嬴带几个媵女一起嫁给重耳,这个女儿曾经嫁的是怀公,重耳是怀公的伯父,秦穆公的这一番操作,顾不得女儿的感受,目的很明确,要支持重耳回晋做国君,以便秦晋重新结盟,彼此互为倚靠。
当年嫁给秦穆公的伯姬被尊为穆姬,可惜,她的母国出了惠公这样背信弃义的弟弟,让她在穆公面前难做,她袒护弟弟还是为了维系两国的关系。她没有等到重耳来秦就因心力交瘁而早逝。
伯姬的儿子,也就是秦国太子奉命送重耳回晋国,到渭河之北时赋诗一首,这便是最早的送别诗《秦风·渭阳》,其中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自然思的是自己的母亲,母亲为了秦晋两国能和平相处殚精竭虑,却带着遗憾离世,今天送别舅舅,自然会想起母亲,这才激起了细腻缠绵的情思,这似乎与尚武的秦风不太一致。这是一次甥舅间的情感交流,也是又一次的秦晋欢好。
后来,秦晋联军围郑,穆公为了自己的利益悄然撤兵,晋文公凭一番华丽的说辞也紧随其后撤退,都是权谋的高手,难怪二人都能成为霸主。
话说重耳在渭河边辞别外甥回晋,一行人来到黄河边,眼看大局已定,19年的流亡生涯就要结束了,复国大业指日可待,怎么能不激动呢?这时他的舅舅咎犯说话了,这19年多有得罪,还是让我离开吧。重耳“投其璧于河”,并发誓:“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这也是政治家的手腕,一句誓言不仅打消了舅舅的顾虑,还最大限度团结了混乱时局下晋国的卿大夫,不能不佩服那成就大事的大智慧。而民间也从这一事件中得到了启发,孙吉人所有的亲戚中舅舅为大,一个习俗传承至今,正月初一走舅家,即便是在繁文缛节都被取消的革命年代,这一习俗还是雷打不动。秦与晋,古与今,在黄河大桥的催动下,正走向完美的未来。
仰望高速与天同高,从此三晋大地分分钟就可拥抱八百里秦川,展望未来,这条东西向的大通道为两岸经济稳中向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必将成为大国复兴之路上的一条经济大动脉。
作者简介:孙宏恩,女,60后,临猗孙吉人,从教30多年,好读书,业余以码字为乐,不想成名,纯属爱好。<br>标题 : 希望之路_散文_孙宏恩 <br>发布位置 :<br>联系人:hhhong2017<br>
https://shequtongcheng.oss-cn-beijing.aliyuncs.com/xigua/20241224/1735009944676a26985b79d.jpg
<br>
https://shequtongcheng.oss-cn-beijing.aliyuncs.com/xigua/20241224/1735009962676a26aacbe1f.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