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开水泡馍的日子_散文_杨倩
初秋的每个早晨,我5点半起床,出门运动一小时。临走之前打上豆浆。6点四十回来,补充水分,老公已起床,我们一起开始准备早饭。7点到来之前叫醒熟睡的孩子,起床上学。我每天为她梳光洁的发型,头发前面左右两侧各编两条细小麻花辫,最后束一马尾,以防止她的头发影响读书写字吃饭,然后孩子自己洗漱、喝水。7点十分我们一家人开始吃早饭。陆续吃完饭的人,开始检查孩子上学所需东西:小红帽、红领巾、装满水的水杯、湿纸巾、手纸,加点,还有最重要
的近视眼镜。孩子上学所需用品,除了装满水的水杯,基本上前天晚上孩子在做完作业后会备齐,收进书包。
孩子有临睡之前看书的习惯,有一次看完书后眼镜随手放在床头柜上,第二天早上又匆忙没有想起眼镜的事,以至于到了学校没有眼镜戴看不清字。孩
子没有通信工具联系家长,幸好我九点到了办公室时忽然想起孩子的眼镜还在床头柜上躺着,赶紧呼叫还在家里的孩儿爸,给孩子及时送了过去,没有
影响孩子当天的学习。
经过这件事以后,晚上再晚,我们也会把眼镜收到书包里,早上也会再检查一遍有没有带好。孩子吃毕,小嘴一抹,换校服,穿鞋,一刻没有耽误的由
她爸送往学校。一清早的家里,匆忙而有序, 没有过多的交流,但心中都有一个目标:孩子按时上学,大人按时上班。
孩子经常会在临睡的亲子聊天时刻,问我:妈妈,为什么要上学,我好希望明天是周末不用上学。我想起,我小时候也是每天都不愿去上学,于是我
说:每个小朋友可能都和你一样,因为妈妈小时候也经常这样想。然后,其实妈妈也会想,为什么要上班,好希望不用去上班啊。可是小朋友的任务就
是学习知识,为将来独立生活做准备。大人的任务就是上班挣钱,养育儿女。
如果说孩子的终级目标是将来长大后能够独立生活,大人的终级目标是在有生之年,建立一个很高的梯子,让儿女顺着父母奋力托起的梯子走向更高的
天空。那么这到达目标的一路未免太过枯燥乏味,太过难熬。
我们周而复始,上学放学,上班下班,一日三餐,吃饭睡觉。偶尔为了突破自己,也挑战些不可能;为了升华自己,也读书学习;也有那么一天,一
刻,一瞬间得到惊喜,有点成就感、有点满足。但,白开水泡馍的日子毕竟如一日三餐般,每日必降临,时时让我茫然。
最近在读因癌症已逝的青年作家于娟的生命日记。为什么说是生命日记?因为这是作者在已知自己余日不多后,在病痛缠身时为后人写下的一点自己的
醒悟。她以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心存悲悯的把自己的经历与思考写出来,避免这样的事再发生到任何一个人身上,哪怕是她最为憎恨的人。我喜欢于
娟的文字,更喜欢她深邃的思想。
她说:“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正如孩子为什么要每天去上学,我为什么每天去上班。我想知道为什么这样活着,我思索着寻找着,一个明了精确的答案。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世界万物都有需要遵行的规律。日出就要劳动工作,日落就要休息消闲。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我们经历喜怒哀乐塑造了容颜,经
历酸甜苦辣拥有了思想,开始通透成熟。如果顺利,我们将到最后经历果实自然成熟,蒂脱落地。
显然于娟由于各种原因:生活的规律、态度、环境,甚至命运等等让自身身体受到了难以愈合的损伤,在生命之花最灿烂时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她开
始反思:为啥是我得癌症?如果生命还可梅开二度,她一定按时吃饭,多吃植物性为主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的膳食,少吃以动物性为主的鸡鸭鱼肉蛋奶
的膳食;她一定按时休息,让身体各个器官在白天经历了一天的劳作后,夜晚能好好的休养;她一定把生活过得细水长流,而不去肓目追求,肆意挥霍
透支身体能量;因为唯有健康的身体是踩在地上,实实在在的,而其他都是浮云。
这样看来,我们白开水泡馍般索然无味的日子,竟然是一个复旦青年美女教师在癌症晚期临终时幡然醒悟的美好日子。
我看到命运往于娟的碗里放了很多的苦,痛到她无法承受,无奈离开。我该珍惜此时的岁月静好,一家人可以过着白开水泡馍般平淡平凡的生活。我看
着有人住着华丽的大房子,开着彰显富贵的车子,穿着质地精良的服饰。有的温文尔雅,有的端庄贤惠,有的爱家顾家,有的善解人意。我常常想,我
们也要去努力奋斗,成为这样的人。于是我们白开水泡馍的碗里经常不由自主地加点累,加点怨,加点失望,加点嫉妒,让原本风平浪静的生活被搅得
波涛汹涌,偏离自身的轨道,越走越茫然。
人,当然应该去追求理想美好的生活,但别忘了,健康的身体,和谐的家庭是生活的基石。发现并珍惜身边的幸福(健康的家人,可爱的孩子,友爱的
亲朋),守护眼前的平淡平凡(无虑一日三餐,按时上下班,可以安心睡着),一天天的过,才是一年年,才有充实、快乐、有滋有味的一辈子。
修改于2020年9月16日
作者:杨倩,业余写作爱好者,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我喜欢在文字里畅游世界、探索古今。每当心静下来时,让我可以涌现出源源不断的文字记
录我们的生活。<br>标题 : 白开水泡馍的日子_散文_杨倩<br>发布位置 :<br>联系人:啵啵小奥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