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善慧 发表于 2024-12-23 16:47:14

庄头村_十年故乡情(连载二) _素秋

庄头村

清平乐

无人机拍摄蟠龙山最高峰财宝峰

雁去秋晚,落叶随风卷。

极目何妨征途远,千米蛇形才半。

有志勇上高峰,无人驾驶腾空。

数里纵横驰骋,山河尽在胸中。

初访庄头村,财宝峰:合道旅游规划第二站

庄头村在陈家山村下方,233国道东侧,四周皆是高山,地形如同在盆底。

财宝峰是蟠龙山最高峰,村里人称“财疙瘩山”,海拔1771.9米,比第二高峰云丘山的玉皇顶高了一百多米,在庄头村西侧。

工作组全体成员及彩云姐

向导:王永科,护林员。1973年出生的中年人,也是庄头自然村的队长,算是坚守本村的年轻人了。除种地之外,还兼养殖。

等待向导的过程中顺便去村东南看了观音庙,神像已经了无踪迹,只留下一截残碑。出了观音庙顺着石阶而下,有座小水库,泄水洞及指挥台。指挥台
不大,目测有十几米高,上面有供泄洪时指挥的小房子,站在下面仰望,房子极为矮小,很怀疑能不能站下一个人。

向导来了后,大家准备上山。路过村子里发现有一座八宝坛,方位与水库在同一水平线上,两边墙上各嵌两块石碑,上面记载:初建年代不详,嘉庆二
年倾圪,四年重修。同治,民国都有重修记载。向导骑着摩托车先行,其余人步行。沿着一条乡间小道,横穿过233国道,庄头村对面有一羊肠山道,
接近垂直,荆棘密布,不借助两旁的荆棘根几乎上不云,没几步已经气喘吁吁了。向导是驾着摩托车飞上去的?十点二十一分到了财宝峰脚下,向导已
经整装待发了。他跟爱人前几天已经把山路修了一番,多亏韩主任有先见之明,村里年轻人多已搬迁,原来上山的路也已经被荒草、树林遮盖了,没有
准备根本上不去。山体陡峭,松树高大挺拔,天气晴朗,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斑驳的阳光从树顶洒下来,绿的树,黄的草,都在为远来的客人欢呼雀
跃。静谧的山林中雀儿在“叽叽喳喳”的鸣叫,这个早晨一切刚刚好。

走了一里多路,韩主任停下脚步,原来是一块马头状的石头,形象逼真到以为是雕刻出来的。大家都惊呼:好传神呀,真是鬼斧神工。要不是刚开始上
山,真想把带走。继续走了大概十几分钟,一棵倒下的大树横在路中间,高度刚好容一个人通过,像是一座独木桥。我跟彩云姐一人折了一根棍子作登
山杖,顺着山势,曲折前行,太陡了,有要窒息的感觉。韩主任走走停停,以免大家掉队。越往上走,松树越少,只有各种叫不上名的灌木。转过一个
环形山脚,出现许多圆形石头,形如马蹄,崖边又发现一株“面疙瘩”我们摘了好多,当零售吃。几个人当中,估计我的体力最差了,感觉这怎么还到
不了山顶呢,衣服不知不觉全湿了,只有向导不紧不慢走在最前面,反而不急不喘的,不亏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上山就像回家。一小半时后到达山
顶,“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豪情油然而生。所有的疲累一扫而光,我跟小明大声的朗诵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飞快的向山
顶跑去。韩主任让大家休息会,他跟向导去崖边考察。天是湛蓝的,一丝风也没有,通信良好。史会长跟夫人把无人机安装起来了,还没有看过无人机
拍摄,大家一起围拢过来。无人机“嗡”的一声就飞起来了,没有拍到过起飞的瞬间,有点小震憾。

“万里纵横驰骋,山河尽在胸中”,十几分钟后拍摄完成,史会长把手伸出来,无人机乖乖的落在他掌中。大家休息的也差不多了,韩主任说:不到长
城非好汉,既然来了就一定要爬到最高峰,听向导说那里可没有人去过哦。向导在前面用镰刀劈荆斩棘,大家紧随其后。有一株红叶树,在一片苍黄当
中格外醒目。彩云姐折了一枝作道具,跟韩主任为了调动大家积极性摆造型拍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一下子就不乏了。站在悬崖远迢,万荣的孤
山若隐若现,稷山的母亲河--汾河如一条玉带绕过稷山县城,脚下是万丈深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么好的资源该如何发展和利
用?真要好好思考了。下山的时候,我用棍子当手刹,跟在向导身后,跑的飞快。下到发现石马头的地方特意找了一圈,却没有找到。彩云姐在后面一
直叫我:嗨,“你在哪”,我在山脚回她:我在这呢,群山都在呼应。韩主任在后面说他也没有找到那块马头石。许是马头石已经成精,它舍不得离开
山灵水秀的财宝峰,自己跑了。幸好小明带回来一块马蹄石,韩主任带回来一块人形石和三角石。一点半大家都下了山,一起去庄头村考察。

庄头村的大娘跟韩主任打招呼知道我们去财宝峰(俗称的”财疙瘩“山)说那山可陡了,村里基本没人上去过呢,小小的自豪了一把。在村里遇到79岁
的独居老人王跑稳,老人衣着单薄,用一根红色棉布腰带系在腰里,精神相当不错。据他讲:财宝峰顶有一对金烛,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便会闪闪发
光,半山腰还有药王井,山上遍是药材。说的神乎其神,”财疙瘩山“更加神秘莫测。老人要去涧东拾柴,正好一路同行。村北的土地庙已经坍塌,没
有碑碣,也许埋在了废墟中,等以后有机会再发掘。村后的地里有一席姓墓地,有块小小的石碑。据说席姓本是庄头村原始居民,后来由于种种原因,
村里的席姓慢慢消失了。王跑稳老人说涧东有座老虎庙,大家平常基本不去那里,藤萝交错,一不小心就把皮肤划破了。去了一看也是一座土地庙,土
地爷端坐庙中,身上彩绘隐约可见,面容清瘦,几根山羊胡须,一双微张惺忪眼,”看淡世间悲欢事,闲问东西南北风。”东墙碑文记载:明世宗嘉靖
修建,后清康熙重建,庙宇用石块垒成,前面供人们跪拜的笆棚已经没顶,看来此土地爷生意惨淡呀!王跑稳老人去拾柴,我们返回村里,青石板的缝
隙里长满杂草,路北的院子里跑出一只小花狗,进入院子,黄灿灿的玉米码放的整整齐齐,一位老大娘正在晾晒。与老大娘攀谈得知,家里人都下山
了,她一个人放不下,选择留守。那只听话的小狗蹲在脚下,这一人一狗,一院子的玉米,醉人深秋里的荒凉跟寂寞。大娘一直把我们送出了石板巷,
转角是一座石房,院门被几根木棍挡着,北房山墙上有一道斜着的缝隙。门口牌子上写着:抗战时期安邑县政府驻地。

建筑考究的饮水亭前,史会长贤伉俪航拍庄头村全貌,韩主任跟村民王三娃老人求证村北跟涧东的庙宇,老人说:他打小就有那两座庙,到底是什么
庙,真不清楚。广场上晒着大片柿饼,鲜红鲜红的,引得雀儿“喳喳”叫着赶来啄食。

下午三点四十分返回马趵泉村,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可以看到那个马头石,下次它不会再躲着我们了吧。

柴林,笔名:素秋,炉火美食中徜徉,诗歌文墨间快意的乡野女子,喜欢与各位诗友交流探讨<br>标题 : 庄头村_十年故乡情(连载二) _素秋<br>发布位置 :<br>联系人:凌善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庄头村_十年故乡情(连载二) _素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