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故乡情(连载一)_素秋
序蟠龙山在稷山县境内,与云丘山毗邻,均为吕梁山南麓支脉。山势苍茫,层峦叠嶂,或高耸入云,或连绵不绝。共同点就是:隐忍,无畏,脚踏实地,永不妥协。
山谷里点缀着璀璨夺目的七个自然村,形同北斗七星,统归马家沟大队管辖。抗战时期,因地势险要,二战区粮库,安邑县政府,闻喜县政府,稷山县政府,山西牺盟会等先后迁移至马家沟,也招致日军火烧后涧头,并枪杀无辜村民多人,酿成了稷山史上著名的后涧头惨案。
解放以后,233国道修建完成,临汾的煤炭经国道源源不断运下山,马家沟服务业发展迅速,北斗七星格外耀眼,“林花歇了春红太匆匆”白驹过隙,时光飞逝,2005年烧焦业没落,与其相关的交通、服务业停滞。沿途各个自然村也逐渐消亡,同时,因为孩子上学、结婚等基本民生不能保障,曾经“肩挑日月星辰,日出面作,日落而息”的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大举搬迁。
老村空了,大山静了,只剩下林中的雀儿没有走,它“啾,啾”的叫着不忍离去。
有一个人没有走。
韩根龙,1970年出生在马趵泉,一个山灵水秀的古村落,从小喜欢听父辈讲大山的传说,有空余时间就对人文故事进行整理,越整理越热爱这方山水,
这里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他积极投入到古村的修复和保护当中,2015年被推选为马家沟村委主任,更坚定了他的信念,整理资料,拍摄照片及视频,
奔走呼号,不遗余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趵泉古村落相继荣获:国家级历史文化史村,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稷山县红色教育基地……去年连任后,引资成功,成立了“运
城市合道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并兼任总经理一职,成立上山下乡工作组,开发、搜集、整理完善古村落的人文资料。初步设计规划各个古村落的景点总
共的四期发展远景。
这个土生土长的汉子,大山的儿子,用他的坚韧,无畏,撼动着大山的灵魂,推动着大山走向辉煌!
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让我们走进大山,走进自己的心。
陈家山
浪淘沙·马驹岭
霜降送金秋,同道清游。
马驹滴翠染天头。
芦苇摇旌增锦色,
水亦娇羞。
与古竞风流,心愿相酬。
西风漫巻上高楼。
遥望故乡清月夜,
云起蒲州。
初到陈家山——合道旅游规划第一站
陈家山不是本意上的山,是七个自然村中最北端的一个小山村,也是马家沟七星中的天枢星,地处运城跟临汾交界处。
吕梁山呈东西走向,绵延数百里,向南延伸出一座山脉,就是蟠龙山,蟠龙山衍生出无数分支,陈家山就在分支马驹岭的半山腰上,有十几户人家,因
交通不便,村民们大多已搬迁。让我们从陈家山开始追寻大山的足迹吧。
合道旅游工作组成员——
组长:韩根龙
组员——
陈小明:稷山诗词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担任办公室主任。
史云平:稷山摄影协会副会长,公司特约摄影师。
马建英:史云平夫人(航拍操盘手)
彩云姐:喜欢旅行。
柴林:暂任公司财务兼会计。
向导:肖根宽,55岁,祖居陈家山。
小村在马驹岭南麓,没有围墙的院子里晒着金黄的玉米,向导家院子西南角柳树上有一只硕大的喜鹊窝,喜鹊们欢快的进进出出。向导拿了一把宽宽的
斧头带我们沿屋后的小路上山,徒坡上有一片开阔地,史会长贤伉俪准备航拍,无奈西风萧萧,落叶簌簌,信号太差,航拍失败。
一路行至西马驹岭,由于陈家山就在半山腰,丝毫未觉疲累,蟠龙山森林公园就在这里,只有钟灵毓秀的西马驹岭才能生出如此多的奇松,或枝干弯曲
匍匐,形似长凳;或一根双干,状如双胞胎。沟底有两处天然湖泊,一池碧如翠玉,一池或被野猪洗过澡了,泥泞不堪。高埝上的芦苇如雪飘落,一身
红衣的彩云姐,欢脱的如同孩子。松树与泥土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心中的烦闷一扫而光。
孤村晨起烟霞,
白云老树寒鸦,
一点轻霜似雪,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残花
密林深不可测,静谧,安逸的一处天然氧吧,回首是附近第二高峰云丘山的玉皇顶。听向导说此处有一和尚沟,沟里有一老和尚,随阒岁月的流逝,和
尚早已升仙了吧,那座小小的庙宇也土崩瓦解了。十一点半返回西马驹岭口,孤零零的土地庙只看的见墙基了。当时的马家沟干部克服千难万险,在此
修建陶瓷窑(60——80年代),喝着山泉水的马家沟人民有着斗天斗地的勇气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时过境迁,现在只有一地碎瓷片了。
西马驹岭口有一块界碑,运城临汾地区南北分开。横穿233国道,沿着山路而上就是东马驹岭,东马驹岭相较西马驹岭植被更加茂密,大太阳被遮挡了
光芒,地上只留下斑驳的光影。厚厚的松针铺在地上,软绵绵的,一阵风吹过,偶尔还会有松针掉在头上,调皮的跟人打招呼。小明背着无人机走在最
前面,彩云姐跑进芦苇丛中云拍照,顶着一头白羽的芦苇微微摇荡,红衣的姐姐如同仙女。低洼地忽然发现一池秋水,清澈见地。东北方向还有长方形
的天然水池两座,向导跟韩主任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的这同座水池。崖边有一株原生山楂,玛瑙似地眨着眼睛,俗称“面疙瘩”,吃到嘴里不甜也不
酸,绵绵的。爬山途中有野里吃,惊喜大过感官上的享受。“谁种珊瑚树,玲珑在一隅”蟠龙山有太多在自然馈赠的珍宝,等着我们去探寻呀。蛇行四
五里地,应是石窑坍塌后的几堵出现在眼前,向导说这就是马脊村的观音庙遗址。墙外几株参天桑树,传说中女娲补天用的神草“从此西湖休插柳,剩
栽桑树养吴蚕”撑起蓝天的桑树,尽职守护着残垣断壁。观音庙上面的地就是马脊村遗址,赤黄色的土地上满是收割后的玉米茬,尖尖的玉米茬一下子
就刺穿了建英姐的鞋底,古马脊村已经不在,村里的人也不知云了哪里?
临近下午四点回到林场管护站,南墙正面写着醒目的大字”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提醒人们不要过度砍伐,注重生态平衡。
顺着233国道驱车返回陈家山老村,倒塌的石墙,半截石槽,展示着曾经有过的繁华,老村后来搬迁至向导所在的陈家山村。
至此,一天的行程结束,松香犹在,殷红的山楂已经渐行渐远……
作者:柴林,笔名:素秋,炉火美食中徜徉,诗歌文墨间快意的乡野女子,喜欢与各位诗友交流探讨<br>标题 : 十年故乡情(连载一)_素秋<br>发布位置 :<br>联系人:天蝎孤星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