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醉香格里拉墒 发表于 2024-12-23 12:06:32

岳叔_散文_杨惠芳

岳叔是丽英的爸爸。

丽英小我几岁,常以姐相称,她住在我楼上,有事便出手相助,妥妥的中国好邻居;我俩还是同事,虽在一个单位但共事不长;更是好朋友,现在流行称闺蜜,志趣相投,畅聊甚欢。

2001年,我随姑娘到京后,父母便固定住在了我们单位家属院长达13年。老两口对家属院的住户比我都熟悉,楼上的丽英两口子更是免不了捎带干些顺手活,扛个面袋、拎个菜袋子之类。

岳叔是运城名人,经历丰富,才华横溢,曾任原运城地区行政公署秘书长,后参加市楹联协会活动并任名誉会长。平时虽不走动,但我和丽英闲聊间少不了谈及双方老人的信息,因此,内心对岳叔崇拜有加。

岳叔于1997年12月退休,致力于楹联文化事业的宣传和推广,凭一己之力“搅得周天平仄起,遍地雅联兴。”是联界公认的首位“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中国楹联学会前会长孟繁锦多次来运城考察,他曾动情地说:“运城楹联文化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岳民立现象’。”岳叔2007年荣获首届梁章钜奖,2014年荣获全国第二届“联坛十老”荣誉称号。他在运城乃至全国楹联界赫赫有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就是最妥帖的描述。
一位熟悉岳叔的同事说,岳秘书长是大才子,年轻时就是“民兵代表”,出席全国和全省民兵代表大会,《华北民兵》编辑部记者,给聂荣臻元帅做过秘书,他能对你的文字感兴趣,真是幸运啊!

真正与岳叔开始交往缘于我的母亲。

我的父母从2000年起就订阅《对联》杂志,期期认真阅读,父亲学平仄、习对联,作品频出,自娱自乐,从不投稿。母亲除偶尔编写对联外,则是把杂志中连续刊登的天津刘存发先生咏春夏秋冬时节和梅兰竹菊花卉的词数百首,从“词”中集句成“诗”达30余首,父亲说“这是一次开拓性的尝试和艰苦创新的学习。”

2021年我在家陪伴父母,对母亲改写的诗十分赞叹,在和丽英闲聊间,询问是否能发给岳叔看看有无价值和意义。丽英也十分钦佩老妈的学习精神,立刻与她爸沟通。这下子可了不得,无意之举换来满堂欢喜。岳叔看后称赞运城出现一位“最美对联人”,并以【新鲜事】推送朋友圈,给予高度赞赏:“这是什么精神!不言而喻,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位退休老人身上的靓丽绽放!”紧接着,又联系《对联》杂志主编傅海青一行,于2021年11月19日借赴运之际,特意对父母登门拜访。《对联》杂志2021年第12期,又以《世间最美为何物,三地传情是对联---河东二老的对联情节》为标题,做了专门报道,用父亲的话说就是“使我们全家受到了一次鞭策和鼓舞”,兴奋之情堪比过年,愉悦和谐的气氛直到哪一年的春节都在家中弥漫。

紧接着2022年元月,父亲整理汇编的《情义集》把此事件纳入“诗情篇”专门进行了全过程记载,把岳叔对母亲的推崇、母亲的致谢信以及刘存发的回信一并编入,同时父亲也写了一首《拜读老伴集句诗抒怀》,以表心迹。这是父亲生前最后一本汇编的集册,翻阅它仍然禁不住潸然泪下,但此事对老人家精神上的鼓励以及带来的一系列美好回忆,我十分感激和欣慰。

岳叔就是这么一个平易近人、善于挖掘,勤于思考,能使星星之火燎原的将“帅”之人。

今年2月份,岳叔的《我的人生故事》完成印刷,特意让丽英给我留了一本。返运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拜读,十分感慨,等不及和丽英相约,独自上门拜访了岳叔。

岳叔对我的到访十分愉悦。他手推轮椅坐到沙发前的专用位置上,头发花白,略方的脸庞上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几根黑白相间的长眉毛夹杂在其中让这位耄耋老人显的更加慈祥和蔼。他关切地问我有啥事,并强调天冷没必要来家,微信完全可以交流。得知我是专程看望他时表示了谢意。

《我的人生故事》中,20个精彩片段勾勒出他丰富、荣耀的一生;“楹联文章”汇编了他对楹联的“肺腑之言”以及记者的部分专访;“指尖言论”精选了近两年通过手机微信编发的联坛风云言论。从编写过程到撷取内容,从人生经历到退休养生,从楹联发展到非遗申报,岳叔侃侃而谈。能有机会亲耳聆听长者的人生经验和教诲是多么珍贵和幸运。他过人的记忆力和敏捷的思维让我钦佩,他对目前社会现状的达观态度让我感慨,他对金钱和贪欲的不屑让我景仰,他对楹联事业的热爱和坚守让我敬佩,他笔耕不辍的指尖言论让我折服。同时得知岳叔的“指尖言论”电子书即将出版,十分期待。

岳叔提到有人说他写的全部都是好事顺事,没有坎坷和不好的事情,“我就是感觉没有不好的事情呀?”岳叔自说自答。每个人的一生怎么可能没有遇到一点困难和逆境?我的脑子瞬间走神,《季羡林自传》、陈其钢的《悲喜同源》等在脑海中闪现,他们跌宕起伏、悲喜交织的一生又是另一副人生画卷。我以为,岳叔以他的达观和修为,将别人看起来是困难、坎坷的事情化为乌有,留给大家的永远是快乐和满足!这就是“精神富翁”的积极人生!
期间岳叔还自叹亦或是征询:我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但我的一生都很顺利,没有遭遇到什么坎坷和磨难,是什么原因?我略加思索,一是遗传了父母的优秀基因,二是自身努力善于抓住机会,三是遇到好时代和贵人。回答后又感觉这三条放在任何一个成功人士身上均可。岳叔的感慨也让我再次陷入思考中。

闲聊间还谈到了我的随笔习作,岳叔关注的同时不吝赞赏,我诚惶诚恐,深感鼓励和鞭策,同时也向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期望能在楹联方面开展学习和巡礼。我不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岳叔的命题作文,但跟着岳叔关注楹联、学习楹联将是我今后“积极养生”、“乐趣养老”的一个目标和方向。

初冬的阳光温暖舒适,小区马路旁的学校里传来学生阵阵欢笑声。我漫步在人行道上,望着马路上来回穿梭的车辆和急匆匆行走的人们,回味着岳叔经过岁月沉淀的智慧人生,思绪万千。他退休不褪色,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楹联文化事业当中,其乐无穷,这大概就是他的人生意义吧。

风物长宜放眼量。岳叔豁达、敏思、专注和不懈的品性,记者和全国联界朋友们由衷赞誉,高山仰止。但对于我而言,能得到岳叔的温暖教诲,深感荣幸。

作者:杨惠芳  1964年生,山西省新绛县人,祖籍河津。1980年毕业于新绛中学。参加工作后辗转于垣曲、新绛、运城、北京等地,2019年退休。喜好文学,热爱生活。偶有灵感便写在纸上,自我消遣。<br>标题 :岳叔_散文_杨惠芳<br>发布位置 :<br>联系人:情醉香格里拉墒<br>
https://shequtongcheng.oss-cn-beijing.aliyuncs.com/xigua/20241223/17349267576768e1a56f943.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岳叔_散文_杨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