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在韩阳折而向南——黄河岸畔有娥皇女英
用一句歌词来形容韩阳的地形,那就是东边有山、西边有河,延绵但不太挺拔的中条山在这里折而向南,无怪乎以山为坐标的永济县东之人,到此基本就迷失了方向。顺坡而下,满眼就是那咆哮而去的黄河水了。在《蒲州府志》里,韩阳的性格被形容为民风剽悍、行事粗犷,如果必须解释的话,那就是爱打架、不怕死、没文化、讲义气(哈哈,绝无不敬之意,开个玩笑),这是山水造就的性格,凌厉的山风和肆虐的大河,使韩阳这片土地,不大会有迎月叹息、对花赋诗的酸腐才子,也不会有葬花的柔弱女子,如果抗倭名将戚继光当年征兵路过此地,也就不会有义乌籍戚家军的辉煌了。历史虽然不可以假设,但1988年5月18日,偏偏是这么吉祥的日子,辛店、双店和三辛,却用一种别样的激情,诠释了韩阳的性格。
韩阳同样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夏初的娥皇女英、明代杨俊臣、孟时芳等墓葬,以及隋朝栖岩道场中的舍利碑和金代壁画,都让人不禁浮想联翩,而牛家村毕业于日本东洋大学的师建平老先生,其师夷之所长、抗倭之壮举,创办高等小学的艰辛,真是吾辈学习的楷模。
交通相对便利是靠山近水乡镇中不多见的,明清时期韩阳就是水路交通要道,南同蒲铁路和庙风公路纵穿全境,小小的韩阳火车站和简陋的黄河渡口,让这个原本宁静的小镇热闹了起来。近些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的蓬勃发展,连 接滩涂、荒山的道路已整修完成,小镇也日益喧嚣。
说到经济、说到特色,香椿、竹林到现在反而成为一种点缀,已不复往日 之辉煌,规模发展和深加工便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漫步现在的韩阳街头,小杂粮交易已日现规模,交割季节里,街头、店铺到处都是南腔北调的商贾,或故作矜持,或面现喜色,或来去匆匆的忙碌着,等他们南归燕子般离去后,纯朴的黄河汉子才开始清点一年的收成,踏月扶醉而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