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记香油”香溢四方
在稷山城乡和新绛、河津、万荣、乡宁的超市和副食门店的调味柜台上,"郝记香油"是必不可少的老品牌。
40多年来,它一席之地百撼不动,家家户户都买它,成了热销的亮点。
郝记香油坊,位于稷山县城东街,它的老板叫郝云发,已过知天命之年,但办油坊就有几十年历史,从小作坊到发展到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的设备加工,经历了风风雨雨,品牌越撂越响,成了百姓心中信赖的香油,靠的是口碑。
那是七十年代末期市场开放的年代,踌躇滿志的郝云发学校毕业后,发誓要拼博干一番事业。他曾试图做买卖,走南闯北,贩过布匹、竹簾、柿子等,时间一久,但总觉得“行商”风险高和行业经验缺乏。在父亲郝乱堂的点拨指导下,便考虑转向了办实体工厂。因为,云发的舅家姥爷三辈子人都是开油坊的,其中有家传绝技和秘诀。既能承继前辈技术又能满足市场需求。那时,人们生活并不富足,但香油是千家万户离不了小调味品,只要能做好,市场肯定有,何况那时当地本县和邻县还没有成规模的作坊。
说干就干,家里安上磨盘,又花了200元钱买了个小毛驴,用最原始的榨油技术干开了。在干中历练本事,在干中积累经验,他们严把各道工序的关键环节,如进芝麻原油,炒芝麻温度等,使加工出来的香油和芝麻酱味道纯真极致。进入80年代,生意买卖日渐兴隆。这时候,他发现了市场上的香油品种繁多,有的芝麻酱里面掺假,以次充好,更甚者还用黄豆酱,方面调料,色拉油和香味调料掺假加工。便下决心,申请注册自己商标。当时,市场刚开放,人们对商标还没有认识,除了个别公家企业有少量的注册商标外,很少有个体加工户涉足这种产权注册。云发在工商部门的支持下,费了九牛二虎,终于成功的注册了自己的“郝记”芝麻香油的牌子。使得产品在周围各县名声大起,在父亲的指导下,一箱一箱的郝记香油走进了千家万户,隔壁的河津市,郝记香油在市场零售中的份额占到了80%。
开始创牌子时,他们他们骑上三轮车,自己以5毛钱的价格收了还能使用的啤酒箱子送货,精打细算,回来又把箱子拉回来下次再用。产品摆上人家的副食品店的柜上,采取不要预付款,卖不动我拉走的诚信办法,开始用三轮车送,坐上公交车送,产品市场打出去后又买了货厢式小车送,既是生产工人又是销售员,风里来雨里去,功夫不负有心人,“郝记香油”终于登上了大超市,另售店的大雅之堂,九十年代,不仅获得了"运城市知名品牌”,"晋陕豫金三角畅销产品“等殊荣还列为全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代表运城市参加过数十次全国性的食品展销会。
为了保证产品畅销不衰,郝家的香油加工有他独有的特点,他出一斤成品香油,原料总比常规的多3两,以提高纯香味;炒芝麻,靠几十年的经验使其不焦不疲,恰到好处;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又增加了电动筛、水流机、控温电炒锅、装瓶机等现代化设备,大大节省了人力。昔日的郝记油坊变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加工厂。就连榨油后的油碴也卖给了饲料加工厂,供不应求。目前,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公斤,产值可达300万元以上。成了运城市产量最大的香油加工企业,郝记香油成了"淘宝"“京东"等平台上的热门货,远销全国各地。
文/安新明 杨继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