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记永昌药铺——稷山县药材公司的前身
稷山县稷峰镇南阳村任氏家族,原籍商埠翟店,曾人丁兴旺,家业兴盛。据任氏家谱记载和任仁先生回忆,他的爷爷辈兄弟三人,各操一业;父辈兄弟五人,各怀一技。父亲任泉堂(村名任良管)早年翟店司药,学得一定医药知识,很早就与妻子贺良枝在稷山县城西北街村口(现步行西街西北街村口)置办一处房产,开设三间门面,取名“任记永昌药铺”。由于当时社会原因,民不聊生,缺医少药,“任记永昌药铺”就成为当时稷山县城规模最大的一家药铺。
40年代,劳苦大众穷困潦倒,缺吃少穿。虽饥不裹腹,但患病之后,还是想通过求医问药,尽快恢复健康。于是,任泉堂、贺良枝夫妇便用自己学到的医药知识,热心地为每一位患者精心调治。
为了使广大患者能够买到质优价廉的药材,任泉堂夫妇在收购和销售药材的过程中,精心研制,熟练地掌握了上百种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如中药材在制作中的碾、剪、切、晒、泡、磨,以及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同时,夫妇俩还特别留心积累民间药方和患者抓药的药方,将这些药方用毛笔工工整整地抄录下来,以丰富自己的药学知识。曾经,有一对年轻夫妇吃了他们提供的中药方剂之后,还果真生下了孩子。街坊邻居得病之后,他们还能够根据自己积累的药方经验,对症下药,使之药到病除。
本着人道主义的理念,任泉堂夫妇力求把药铺开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总是把药材价格定得很低,只赚取微薄小利,以维持生计。对于一时拿不出钱的患者,他们还允许赊欠,让患者先吃药后付款。久而久之,“任记永昌药铺”救死扶伤的善行善举口碑相传,人气越来越旺,生意渐渐红火,在稷山县城小有名气。
“任记永昌药铺”兴隆昌盛,任氏家族随即置办田产,大兴土木,在南阳村的人气地位越来越高。村里凡是有了重要的事情,都十分尊重任氏家族的意见,提前与之商榷。
1953年,任泉堂、贺良枝夫妇顺应大势,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公私合营”政策,将“任记永昌药铺”以股份制形式归为公有,并以其3000股份的实力成为稷山县药材公司最大股东。
与此同时,任泉堂、贺良枝夫妇也就成为稷山县药材公司的创始人,成为稷山县药材公司第一批国家公职人员,并在随后一系列的经营活动中,为稷山县医药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69年,解放军来到稷山“支左”,任泉堂先生积极配合“支左”部队上山采药,在陈家山一带挖取大量药材,并先后一个多月为部队做技术指导。此后,他还多次被地、市、省药材公司抽调,对司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为他们讲授中医药材的药理知识,为省、地药材系统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
1981年5月,任泉堂先生不幸辞世,终年54岁,为稷山县留下了宝贵的药学遗产。其妻贺良枝也因年事已高,从稷山县药材公司退休,享受国家养老金待遇,从此安享晚年。2019年11月,贺良枝老人驾鹤西去,享年九秩有余。
任泉堂、贺良枝夫妇一生育有三儿四女,均事业有成。有的在国家机关工作,有的自谋职业,光景过得红火热闹。三儿子任明,受父亲影响,很早就在晋城市高平县城开设药铺。由于经营有方,诚信待客,生意兴隆。
文/兰金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