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玉米皮 制成工艺品
据黄河晨报讯,草编是时代的象征,是智慧的象征,是生活的象征;60年代困难时期,草编是人们智慧的结晶,编织出一个个勤俭持家的感人故事;80年代草编是手艺大比拼,编织出天下“能人”各显神通的璀璨;而今草编是一种传承,编织着现代人回归传统文化与低碳生活的愿景。上世纪80年代流行于闻喜县桐城镇一带的草编工艺品,曾享誉全省乃至全国。随着时代变迁,草编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叶菊英今年53岁,是桐城镇桃园村村民,2016年8月被市文化局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玉米皮编织)”第四代传承人。
2月16日,记者走近“草编”传承人叶菊英。
从小受爷爷奶奶及父辈的影响,有幸传承草编这门手艺,至今已有30余年。2014年闻喜县工艺美术协会成立,她任草编工艺分会会长。
叶菊英将草编技艺发扬光大,是近三四年的事,她每年要收集废弃玉米皮5吨左右,经过选择、熏蒸、染色等多个环节,凭借精心设计的加工模具和多年练就的娴熟技艺,编织出精美的工艺品,包括提篮、挎包、挂件、花瓶、坐垫等。
据叶菊英讲,她亲手编织的草编工艺品有200余种,除传承老辈的传统工艺外,还把民俗风情、历史典故、时代人物等元素融入其中。去年“天宫二号”飞天,她创作了“长征二号”载人飞船;今年是鸡年,她又编织出“雄鸡一唱天下白”工艺品。
叶菊英传承老手艺不忘培养新人。2015年5月,她创办了闻喜县篷笠草编专业合作社,与妹妹一起为县文化局、妇联代培草编就业人员一千人次。目前,叶菊英的草编工艺品除在闻喜当地旅游景点销售外,还远销浙江、北京、太原等地。
(欢迎在天虹创惠运城民间新闻栏目里发布各类民间新闻事件。发稿网址:http://www.thch813.com/ 投稿邮箱:101385226@qq.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