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版的记忆_散文_董丽
回忆永远是一件特别幸福且美好的事情。今天整理书架,竟然发现还有保存完好的孩子们自己装订的优秀习作集和思维导图册子。一页一页翻看着,脑海里还能浮现出他们可爱的模样,也还能记起和孩子们一起上习作课的美丽瞬间......
周四,刚好碰到两节作文课。课前,我还在犹豫,是写作文,还是继续过一过考试必考内容——古诗词文言文。
正在我犹豫不定的时候,一个同学迎面走过来了,隔了几步的距离就向我问好,并捎带问了一句假期作业。我脑海中瞬间有了主意,还是上作文课吧。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古今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写这个节日的诗词歌赋,何不让学生们记一记,背一背,然后做个诗歌小仿写。既是知识的积累,也是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尊重,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诗词的一个传承。
铃声响了,我拎上上课用的东西,拿上搜集到的古诗词,迈着轻快的步伐踏上了讲台。
上课伊始,我先让同学们聊聊中秋节,教室气氛倍好,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都有说不完的话,这个说他喜欢吃月饼,那个说他喜欢和家人一起赏月,还有同学聊到嫦娥奔月的故事,说起了嫦娥居住的广寒宫以及那个陪伴她的桂树和玉兔……这架势估计得个两节课都聊不完。我赶紧让他们从随意聊转到聊跟中秋节有关的古诗词,刚好这单元学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我给他们提到苏轼写得那首有名的《水调歌头》,虽然整首词背不全,但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学生们还是很熟悉的。
随后,我趁势问同学们,从刚才的中秋节话题中我们可以想到哪些高频词汇。他们说,我顺势在黑板上整理出几组词,诸如想念、故乡、月饼、月亮、怀远……接下来,便进入本节课的重头环节——仿写诗歌。要求同学们选用黑板上的一些关键词组,进行诗歌的整合和建构,写出自己喜欢的小诗,古体、近体不限,打油诗也可以。
教室里顷刻安静了下来,同学们在思索,也在努力地尝试,我给他们限时十五分钟。时间在流逝,一首首诗歌也在同学们的纸上渐渐成形,紧锁的眉头舒展了,取而代之的是喜悦,是自豪,是跃跃欲试。
我随机点了几个同学的名字,让他们自由展示写的小诗。听来,还真像那么一回事,他们写的诗歌有长有短,从古代的月下传情写到现代的顺丰“寄”情,稚嫩的文笔传达着真切的情意,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掌声是对他们小小创作的大大奖赏......
妈妈,你手里拿的什么?小女儿的喊声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
妈妈珍藏的宝贝!
的确,这是珍藏版的记忆。记忆中有我,我的孩子们,还有我们对节日的憧憬,更有对中国诗歌的向往与顶礼膜拜!
作者简介:
董丽,初中语文高级教师,运城市作协会员,《运城散文》编辑。有多篇散文、小说、诗歌、文学评论发表在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小说《冬枣情缘》荣获“运城苹果杯”果香情韵全国征文大赛三等奖。相信坚持必有收获。<br>标题 :珍藏版的记忆_散文_董丽 <br>发布位置 :<br>联系人:云天<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