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英:做一个醉心读书的
年少时,读书是毫无目的的。那时节,有书读已然不错了,更别说挑三拣四了。喜欢书,是从小人书开始的。五年级下半学期,黄同学往教室带来了很多小人书。那些比课本小了足足一半之多的小人书,封面上往往印着一位骑着高头大马、手里提着长枪或大刀的武将。那威风凛凛的形象,很是吸人眼球。
然而,那些小人书需花钱才能租来看,每本租金一分钱,但“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为了看书,我将买米花糖的钱节省下来,将买糖人的钱节省下来……
小人书里的故事让我们的生活得以充实。
升入初中后,班里多了许多外村和城里的同学,课外书相应的多了。我看的第一部小说是《大刀记》。可是看到它,却费了好多周折。第一次向书的主人马同学借书,他说书已经借给别人了。这一等就是一周。
我看书的欲望是那样强烈,真真到了夜不能寐、食之无味的地步。
后来,那本《大刀记》终于借到手了。借到书的那一刻,我的心啊,真是激动不已。三天内,我争分夺秒地把《大刀记》快速浏览了三遍。尽管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但书中梁永生的形象却深刻于我的脑海里了。
年少时,没有富裕的钱买书,于是从同学处借阅,从图书馆借阅。那时读书之专注,现在想来仍会感慨。
年少时,仿佛一个饥饿许久之人,是没有选择书好坏的权利,而是那种“拾到篮里都是菜”的心态。那时候的脑袋里,装着各样的故事,各样的人物。读过古典名著,如《水浒传》,读过现代名作,如《青春万岁》,读过外国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读过三毛,如《沙漠观浴记》,读过金庸,如《射雕英雄传》……
年少的我,看过的书如同一锅大杂烩,色香味俱全。
参加工作后,有了富裕的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杂志,比如文学类《小小说选刊》《读者》《小说选刊》《散文选刊》《诗刊》,专业类《语文报》《语文教学通讯》《名作欣赏》等。
书买得越来越多,然而认真看过的却越来越少。每天忙于上课备课批改、处理班级事务,能够静下心来看书的时间委实不多。
尽管教学工作繁忙,但只要挤,闲余时间还是有的。为此,每天我常常早早起来,读一会儿《唐诗宋词赏析》,因为读这类书需要头脑清醒、思想集中。午饭后,我会读一读《散文选刊》《读者》《小说选刊》等杂志;晚上,我会静心阅读《红与黑》《红楼梦》等名著。我手边还有一本《汪国真诗集》,兴之所至就读上一段……
手机的出现,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搅扰了我们平静的生活。一些爱读书的人,也难以静下心来读读书。
黄鲁直有言:“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人生苦短,我们且不可白白浪费时光。醉心读书吧,知识的海洋远比手机里的更辽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