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上的德州扒鸡
为什么火车上总是在卖德州扒鸡?1933年,当局的铁道部特意制作了一份中餐菜单,发给各大铁路局,要求一个月内筹备完毕并实行。于是,餐车上开始配备中餐,乘客们也有了更多选择。
当时的铁路局规定,三等车乘客不能进入餐车,只有针对三等车的餐饮推车。
但对于大多数三等车乘客来说,要用最省钱的办法在漫长的旅途中饱腹,要么自备干粮,要么就要靠月台上的小商小贩。
20世纪初,津浦铁路(今京沪铁路)和石德铁路(石家庄~德州)全线通车,德州成为当时华北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铁路枢纽,串联着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等众多大城市。
铁路带来了南来北往的大量客流,要知道,当时的乘车时间非常漫长,德州前后又没有可以让乘客饱餐一顿的大站。
正当旅客们饥肠辘辘的时候,火车进站,小贩们手中香喷喷的德州扒鸡简直就如神兵天降,拯救了一个个干瘪的胃袋。
地理位置优越只是一方面,德州扒鸡能够火爆出圈,还是要靠自身实力能打。
对于旅客来说,鸡的口味和做法有那么多,但是扒鸡绝对是火车最好的CP(伴侣)。火候到位的德州扒鸡,讲究的是整鸡脱骨,并且连骨头都是酥的,无需用力拆分,甚至不需要餐具,轻轻一扯就能骨肉分离,吃起来干净又方便。
更别说,这鸡的味道也是一级棒!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夸它“烧得焦黄油亮,劈开来吃,咸渍渍的,挺好吃”。
民国著名吃货唐鲁孙甚至在吃扒鸡之后睡过了站:“这一顿肥皮嫩肉、膘足脂润的扒鸡令人过瘾,旅中能如此大快朵颐,实在是件快事。”
那场面混乱的,即使站台巡警的鞭子打上来了,也是“打吧,反正烧鸡不到手,誓不退缩”。
直到今天,德州站依然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德州扒鸡也得益于此,依然顽强地在铁道上飘香。
据说,1990年前后,每只扒鸡卖七八块钱,站台上的小贩每天都能赚得盆满钵满,一天下来收入几千块不在话下。
对于那些年南来北往的旅客来说,德州扒鸡,是旅途记忆里抹不去的味道。
其实,曾经在铁道上闯出名头的也不只是德州扒鸡。河南的道口烧鸡、安徽的符离集烧鸡和辽宁的沟帮子熏鸡也因为地处铁路集散地,而与德州扒鸡并称“四大名鸡”。
(《北京青年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