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围观”中找到人生的价值
据黄河晨报讯,近段时间,面塑爱好者李全平创作了两件“飞天系列”作品,引得不少市民前去欣赏。11月1日,接到读者报料之后,记者来到了位于市区盐池禁墙附近李全平的家。“我要给海鹏塑个像”刚进客厅,边上放着一个柜子,里面上下好几层全是李全平的面塑作品。而读者报料的“主角”,两件以“飞天”为主题的面塑作品,就醒目地放在刚进门的桌子上。李全平说,知道景海鹏第三次进入太空执行任务后,非常激动,便对照着景海鹏的照片,创作了他身穿宇航服的造型。他想着再给人物配艘飞船,但从网上找的照片都是平面的,连火箭周围推进器有几个,都无法确定。于是,他专门跑到航天公园,去仔细看了看园中的模型。为了让作品更丰富,他又增加了关公和舜帝的形象。
他说:“咱这是出自河东的作品,当然要有河东文化特色。”另外一件作品同样体现了李全平突出河东特色文化的理念。作品以“神十一”与天宫二号对接为背景,前面正中是南风广场的凤凰雕塑,左右两边分别为具有河东特色的威风锣鼓和河东秧歌。为社区创作“二十四孝”创作飞天面塑,是李全平突然萌生的念头。一个月以来,他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二十四孝”系列面塑作品的创作上,那也是社区分配给他的“任务”。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得知李全平有面塑手艺时,社区负责人就让他试着创作“德孝”系列面塑。对李全平来讲,这是个不小的挑战。几年前,出于对面塑艺术的热爱,他自费前往西安、菏泽、青岛、长春等地学习面塑技艺,在不同的地方分别学习了传统面塑、花鸟虫鱼面塑、人物面塑和场景面塑等技艺。学成归来后,他先后在南风广场等处摆摊。“一天摆摊两三个小时,也能挣个百十块钱,收益还不错。”他说。因为各种原因,近两年时间他停止出摊,好在业余时间捏面塑的爱好一直没有丢。比起手生更让他为难的是时间,他是一家彩印厂的职工,所以做面塑只能依靠业余时间。他的老母亲说:“这娃只要下班回到家,就一个人坐到桌子前捏个不停。”陈列柜中的数百件作品就是他的业余成果。
李全平最终还是大着胆子接受了社区分配的任务。为了创作,他细细研读二十四孝的故事,将文字内容转化为立体场景,其中人物造型、场景布置、颜色搭配,甚至一些诸如面泥不同时间的收缩差异等技术要领,都成了他必须攻克的难题。如今,经过近一个月的摸索,他已经做出了“卧冰求鲤”“扼虎救父”“孝感动天”三件样品,待再酝酿一段时间之后,他将会正式展开系列作品的创作。他说:“运城是舜都故里,也是德孝文化的重镇,我准备通过面塑的方式,将这种文化更生动地表现出来。”我喜欢“被围观”能接下创作“二十四孝”的任务,源于李全平“再度出山”的想法。他说,运城现在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业,而运城旅游业最大的短板,是旅游产品的不丰富与档次不高。“面塑是可以现场展示的艺术,能够迅速拉升特定场所的人气,营造好的氛围,市场需求特别大。在广东等地,都有团体在做面塑、糖画等现场的展演,而在运城,这些几乎还是空白。我恰好有这门手艺,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现场展示不仅考验技术水准,还考验一个人的心理。李全平刚开始摆摊时,周围总是围满了人,他也手抖腿颤心中哆嗦过,但慢慢也就习惯了,开始享受被围观的乐趣。
“我平常在车间干活,就像流水线上的一个零件,生活过得平淡无奇。而捏面塑则不同,大家在边上你一句他一句,我就是这个小舞台的焦点。在人们的围观中,我找到了存在感,也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李全平说。
(欢迎在天虹创惠运城民间新闻栏目里发布各类民间新闻事件。发稿网址:http://www.thch813.com/ 投稿邮箱:101385226@qq.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