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嵌“鸡”联
郭旺启/文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流传下来许多妙趣横生的“鸡”联。鸡年赏鸡联,自然别有一番乐趣。
广西桂林漓江对岸有座斗鸡山,不远处又有一个龙隐洞。有人据此撰写一联:“斗鸡山上山斗鸡;龙隐洞中洞隐龙。”此联为回文联,组合奇巧,读来盎然成趣。
宋朝人刘邠去朋友家,见群鸡啄食,朋友出句:“鸡饥吃食,呼童拾石逐饥鸡。”刘对句:“鹤渴抢浆,命仆将锵惊渴鹤。”此联虽属文字游戏,但遣词造句,串成物事,已属不凡,除同音、叠韵外,还有词序颠倒的“小回文”(“鸡饥”与“饥鸡”,“鹤渴”与“渴鹤”)。
元末明初,湖南长沙东乡桃花坡有一位郭秀才。一日,他到附近老桥镇肉店买肉,老板割下一块肉说:“久慕先生高才,如能对出我的上联,愿将这块肉相送。”随即吟出上联:“马过木桥蹄打鼓。”郭秀才见老板娘正在用铜盆喂鸡,鸡啄得铜盆当当作响,随即对出下联:“鸡啄铜盆嘴敲锣。”此联用比拟格,以“桥”比“鼓”,以“盆”比“锣”,妙在绘声。
明代祝允明、金元宾同坐,见座旁有鸡自罩中飞出,金出句:“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祝略一思索,立即对出下句:“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走。”联语活用名词“罩”和“笼”,复字迭出、交错行文、音韵铿锵、构思巧妙。
清人许小憨撰有一巧联,联曰:“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燕莺穿绣幕,半窗玉剪金梭。”联语多用比喻,“梅花”指犬足踏霜所留的足迹,“竹叶”指鸡爪踩霜所印的爪痕。“玉剪”喻指燕尾,“金梭”喻指莺身。此联比喻形象,文思奇巧,耐人寻味。
清代某童生和秀才一起漫步于田野,老童生出联考秀才:“豆叶荒田鸡腿壮。”秀才马上对出下联:“杏花归路马蹄香。”此联妙在“鸡腿”“马蹄”四字,“鸡腿”是一草名,豆地里庄稼荒芜,草却长得茂密;下联把名句“踏花归来马蹄香”稍加变化,便与上联组成了一幅田园图。
乾隆年间的大学士彭元瑞青年时曾撰写一联:“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上联写赏花要按月随时,反映他遵循自然规律,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下联写读书需起早摸黑,表现他学习勤奋,十分用功。这是一副绝佳的书房联。
1929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辞去东南大学教育长之职,到南京郊区试办乡村师范,取名“晓庄”,并挥毫题写门联:“和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陶行知用启蒙读本《三字经》中的句子组成联,生动有味,朴实生趣。
这些嵌“鸡”联,匠心独运,读来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