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星星:论艰苦奋斗
越来越不喜欢艰苦奋斗这个词儿。我曾经多么喜欢过它呀。在我的少年时代,艰苦奋斗是我们的口头禅。我十多岁,就参加生产队的抢收抢打,抵不了一个大人,我和母亲两个人合一个劳力。一个劳力割麦子割三行,人家强劳力占三行挥镰刀,我们母子二人和着割三行,勉强跟着。当然是,我们两人挣一个人的公分。到几十里以外的三路里拉白灰,大清早起来,一辆小平车装满不下500斤,一路带了干粮,喝冷水。遇到坡坎,路上无人帮你,像牛一样死力拉过,喘着粗气歇一会再拉。天黑到家,第二天接着上工。
队里艰苦奋斗头一名,我看要数我们的妇女队长南引弟。她是家里大女儿,父母为了再生男孩,叫了这么个名字。1958年大跃进,一个口号,把妇女从锅台灶台解放出来。解放出来干什么?原来是叫你下地干活,而且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人干什么,女人干什么。南引弟那可真是男人能干什么,她就能干什么。敢使牲口,敢犁地,敢扛一二百斤的粮食布袋。他是妇女里头带头吃苦的女汉子。
这几年每年回去,巷子里时常见着她。她快80岁了,两腿早已伸不直,走路打弯,罗圈得厉害。他们那一群伙伴,老了都这样,“农业社做活太苦,落下的病。”她说。
这样做活,她过上好日子没有?没有。他家是有名的穷。她要结婚了,陪不起嫁妆,买不起一幅新被面,只好到生产队库房借了一面红旗做被面,好歹是个红色的,见个喜庆。
你要说那时必须艰苦奋斗,国家穷,公社穷,集体穷,大家都穷,不艰苦奋斗怎么挖了穷根?我是那个时候过来的人,深深地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艰辛付出。当一个人还挣扎在温饱,享受生活那是妄想。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艰苦奋斗,我认了。
那么眼下,经历了70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强了,我们富了,还要艰苦奋斗吗,我就有些想不通。
看看我们眼下,一派艰苦奋斗的惨景。比如说图片上见到了一个男人背起比他的身高高出许多的砖块,装窑出窑。一个打工女人,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提着提包,背上背着一个比她高大粗壮高高耸起的蛇皮袋,她在赶路。比如说某些知名的大公司,经常传出加班猝死的消息,比如富士康多次出现职工不堪苦累跳楼***。农民工常年四季背井离乡,别妻舍子千里之外去打工,好容易遇到春节,全国各地大调角千里迢迢坐车回乡,我们把春运歌颂成为世界奇迹,岂不知这其中掩藏了多少人间苦离别。流水线上,工人们日复一日重复一个动作,加班成为常态。这些大公司创造了一个可以进入史册的名词“996”,每日工作12个小时,每周6天。一位记者深入这些大公司考察,出来以后他说,哪里就是白领的地狱。
一家外国企业到中国学习考察,结束了总裁两手一摊,无奈地说,我们永远竞争不过你们。你们的劳动力那么便宜,那么吃苦耐劳,核算企业成本,工资这一块这么低,这个,怎么竞争?这是羡慕我们吗?
在中国人,辛苦挣钱似乎已经成为天经地义。一群工人出国到欧盟企业上班,厂方按照惯例,安排他们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5天,结果是这伙中国工人不干了,我们出国是挣钱来了,不是度假来了,不加班怎么行?闹着要增加工时。就说是当真全国实行每周5天工作日,这个和占人口一半的中国农民又有什么关系?
每日加班,每周每月放弃休息日,最近又听到一个消息,国家即将推行延迟退休制度。报纸媒体已经开始宣传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仿佛真理在手,他们说得头头是道,语重心长。中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是1978年制定的,到今天,42年过去了,各方面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适时调整退休年龄标准,这是顺势而为的必然选择么。呵呵。
我不知道“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指的是什么,我只知道,多年以来,中国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发展了,富裕了,强大了。
为什么发展了富裕了强大了,我们不能多休假,少上班,反而更加辛苦,更加奋战,更加拼命?为什么不能享受生活,反而觉得更加生存艰难?
我不喜欢艰苦奋斗,也没有什么深刻的道理。人活到世上,不是为了受苦来的。追求享受是人的天性。人生的美好,在于他的幸福和闲适。某一时期的艰苦奋斗,还是为了更长久的幸福和闲适。要不怎么着,我们的先烈常说:我们现在的流血牺牲,就是为了下一辈的幸福美好。如果一辈一辈人永远在艰苦奋斗,那生活还有什么盼头。我看到一个年轻人的感叹,他辛苦多年,竟然还不能让父母晚年停止劳作享清福,他很悲伤。辛苦的劳动,都是为了改变苦难的命运。艰辛的付出,都是为了更好的家庭幸福。风餐露宿,艰难跋涉,都只为有一个前景诗意栖居。艰苦奋斗如果没有尽头,这样的艰苦奋斗没有意义。
人都有吃苦的权利,也有休息的权利,子由自在安排生活的权利。如果生存逼迫你不得不受苦,不能子由自在地安排生活,这个绝不是你意志坚强品德高尚。一个社会的职责,应该是保证个人的子由选择不被生活所限制。我们在影视剧上经常听到,你干嘛这么辛苦,生活所迫呀。如果“艰苦奋斗”仅仅为了生存,这个社会肯定出了问题。人的劳动,唯有获得等量的价值交换才是公平合理的,这也才能叫做实现了人的价值。否则,那就是马克思所指责的,劳动成为一种苦刑。
在这个问题上,我怎么感到这个地球上好些别的地方比我们做得好呢?北欧几个小国,已经在开始研究周四工作制,每周休息三天。放眼世界,各地的劳资矛盾,多属于如何缩短劳动时间,增加工资福利。一届政府新内阁组成,向民众承诺的多是如何增加福利实现社会保障。疫情来了,多国的保护失业群体举措都有一条,向宅家居民发放津贴。
还记得在改开初期,我们山西的平朔露天煤矿引进美国的哈默集团联合开采,我们得以见到了车轱辘比人还高的大型挖掘机,见到了第一批美国煤矿工人。奇怪的是,每隔三个月,他们的工人都要乘飞机回国休假一段。那时候,在国内坐飞机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美国人怎么能让他们的工人三个月飞越一次太平洋回去度假?后来终于明白了,美国人的夫妻两地分居时间不得过久,这个受法律保护。一家美国企业,不得不付出高额开支保护工人福利。美国人如此吊儿郎当,他的企业能盈利吗?能呀,许多超大企业偏偏都安放在美国。
在美国,还规定人力搬运物品不能超过五十磅,否则用人单位吃官司,要付给员工巨额罚款。50磅等于23公斤。你现在知道为什么航空行李限重23公斤了吧。我们为什么不能由此也体会到尊重工人的劳动,减轻劳动强度呢。
新年伊始,几个新上台的资本主义总统,也纷纷承诺普遍加薪。而同时,我们看到了朝鲜号召开始新的“艰苦行军”,呼吁再次开展“艰苦长久斗争”。
我们一个作家潜入东莞一家企业打探,哪里招收的农民工,每天工作11小时,下班居然还去跑两三个小时的摩托车营运。周六周日休息两天,一大早居然还去抢地下工厂日结工的名额。底层的吃苦耐劳,让人目瞪口呆。
没完没了的艰苦奋斗,令人厌倦。
如果有选择的自由,我不愿意选择艰苦奋斗,我选择优哉游哉。
作者:毕星来源:毕星星乡村笔记微信公众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