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腌菜
吃腌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周礼·天官》就有“大羹不致五味也,铏羹加盐菜矣”的说法。所谓羹就是用肉或腌菜做成的汤,这是我国对腌菜吃法最早的文字记载。后来东汉、唐、宋、明、清对腌菜均有详细的记载和论述。清代人著作《真州竹枝词引》中记载:“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蓄以御冬。”腌菜不但古老,且很普及,品种多样,五味俱全,且各地皆有特色。腌菜不仅是民间百姓餐桌上的主角,也是宫廷帝王每餐必备的佐餐小菜。清代皇帝的佐餐小菜有南北之分,江南的杭州、扬州以甜口著称的南味小菜在明代就被指定为进贡宫廷的特贡。北方的津门冬菜、保定的面酱和春不老、锦州的酱菜都是清代皇帝爱吃的。
康熙三十七年皇帝东巡盛京,一路上御膳房为康熙帝准备的除行围所获獐、狍、野鹿、野兔、鱼等野味外,多是猪油炒白菜、猪油炒芹菜、猪油炒胡萝卜、酱烧茄子、韭菜盒子、腌水焯酱瓜、水焯白菜心等,还有盛京内务府预备“腌菜一千八百五十斤”。其中锦州特产“锦州小菜”,是康熙帝最爱吃的腌菜之一。锦州小菜有什锦小菜、卤虾酱、原封贡虾,虾油腌的小黄瓜、青椒、豇豆等品种,这些在康熙初年就是皇家贡品。
苑洪琪 顾玉亮/文
(摘自化学工业出版社《故宫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