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茂城小区居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
在市区西建·天茂城小区,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让人心旷神怡,赢得居民一致好评。
那么,该小区是怎么做的?
地面干净能练书法
在小区散步,只见路面、草坪干净整洁,不时碰见保洁员、保安巡查。他们偶尔看见烟头,也会立即捡起来。
小区广场上、凉亭下,老年人围坐在一起,聊天、晒太阳,看着孙儿玩耍。小区实行人车分流,他们不用担心车辆突然闯入。
儿童游乐场内,居民侯巧枝正在照看孙女,孩子从滑梯上滑下来,趴在地上打滚。
“不用担心,这地面干净得很。”望着调皮的孩子,她笑着说。
遛娃时,除了必带水杯、纸尿裤、纸巾外,侯巧枝还养成了随身携带垃圾袋的习惯。
一小桶清水、一支地书笔,居民王天星在小区地砖上练习书法。每天早晚散步后,他都要写会儿地书。
“写地书,首先这地板必须得干净。若地上都是土,那笔不就成了泥疙瘩!”他呵呵笑起来。
与大多数小区不同的是,该小区的地面上,除了大门口、中央广场各放置有两个垃圾桶外,各单元楼前则没有垃圾桶。
那其余的垃圾桶在哪儿?在物业经理高加良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小区地下车库。只见地下车库每个单元楼的出口处,设置有两个垃圾桶、一个建筑垃圾池。
居民张晋华将一袋垃圾扔进地下车库的垃圾桶里。他说,遵守规定,不随地乱扔垃圾,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做个文明人,大家才会和谐、愉快。
“到地下车库扔垃圾,不麻烦呀,这就是习惯问题。”侯巧枝说,“地面上没有垃圾桶,也有许多好处,如夏天不滋生蚊虫,没有异味,没有垃圾清运车穿梭,一眼望去尽是花草树木,心情舒畅。”
文明是熏陶出来的
作为一期入住的居民,王天星是小区环境卫生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监督者。
据王天星回忆,2017年以前,地面上的垃圾桶还没撤掉,一位居民将垃圾桶里的垃圾倾倒一地,翻找可回收纸箱。面对保洁人员的好言相劝,该居民反而厉声呵斥。“我们居民应该爱护环境卫生。”王天星在一旁说道。
又有一次,王天星在小区散步,碰见一位居民随地吐痰。“四五十岁的人,随地吐痰,不太好吧。”王天星忍不住提醒。
原来,2014年一期居民入住时,物业在小区地面放置了小容量垃圾桶,在地下室放置了大容量垃圾桶,但居民习惯将垃圾扔进地面上的垃圾桶里。夏天垃圾容易滋生蚊虫,且异味大,影响小区环境。
为了改善小区环境,2017年,小区物业决定撤掉地面上的垃圾桶。一时间,很多居民因生活不便拒不配合。
“撤掉地面上的垃圾桶,意味着要改变居民在地面上扔垃圾的习惯,但长痛不如短痛,该较真的时候就得较真!”高加良认为,一定的环境约束力能够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质。
撤掉垃圾桶,同时意味着要加大垃圾清理力度。为此,物业又对《保洁部管理手册》《保洁责任区域范围及规范要求》《保洁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进行了细化和完善。
据了解,目前该小区共有33名保洁员,他们承担了地库、楼栋、室外保洁工作。
韩军贤是名楼栋保洁员,干了一年多,方才适应这种工作强度。她不仅要打扫地下室、步梯、电梯、门厅,还要擦拭步梯扶手、电梯轿厢和按钮、广告牌、消防箱,清理小广告;每日最少打扫、擦拭两次,做到随脏随清。
此外,保洁员每天上班前、下班后,保安巡逻过程中还要负责环境卫生,尤其要清理宠物粪便,以防业主“踩雷”。
“从一定程度上讲,小区环境干净整洁,是管理出来的。”高加良说。
文明需大家发力
随着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有序开展,全市上下掀起一浪又一浪的创建热潮。
为了积极创建文明城市、“十星级”文明小区,小区物业积极转发和落实政府部门发布的各项文明政策、要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居民的行为。
小区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城市创建公益广告随处可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运城市养犬管理规定》出台后,物业也在居民群里转发,并将相关内容打印出来,张贴在小区宣传栏内。
每当天茂城社区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志愿者服务活动时,小区物业人员、居民就穿上“红马甲”,积极参与、响应。
除了落实政府部门要求,小区物业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拉近居民与物业、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增进他们对小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如:春节来临之前,组织居民写春联、送春联;端午节,组织居民一起包粽子;中秋节,组织居民一起做月饼;“三八”节,为女性居民送鲜花;重阳节,为老年人送温暖……
高加良表示,活动是人和人交流的平台,只要人和人之间和睦相处,矛盾就更容易被化解,规范要求就更容易被遵守。
在政府部门、小区的共同努力下,文明已经成为小区大多数居民内化于心的一种自觉。
“这几年,小区居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小区环境卫生越干净,乱丢垃圾的人就越少。”“不好意思随手扔垃圾。”记者在小区走访中,一些居民这样说。
“小区有一位马老师,以前散步时总在地上捡烟头,那素质和觉悟不是一般高。”王天星笑着说,“不过现在不见他捡了,乱扔烟头的人少了,地面干净整洁,几乎没啥烟头可捡了。”
崔萌/ 文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