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刘纪昌“赵树理文学奖”作品《扶贫纪事》颁奖词及介绍词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3-4-20 09: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乡愁悠悠,剪不断理还乱

刘纪昌
刘纪昌“赵树理文学奖”作品《扶贫纪事》颁奖词及介绍词
我们这一代人,有许多是从农村走进城市,从平房窑洞走进高楼大厦,从割麦挑粪的农家子弟变成国家干部或企业家、作家的。身上早已打下了黄土高原农家子弟的烙印,血脉里流动的还是农民的血液,从血缘上、感情上、社会关系上都与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割不断的联系,并且时刻关注农村、关心农民。这是中国农耕文明基因中遗传下来的一种情结、一种情怀、一种诗意,更是一种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乡愁。

从2004年创作《妈妈的手擀面》《酱豆的滋味》开始,这种浓浓的乡愁就成了我笔下不变的主题。为农民发声,留一份乡愁,是我创作的志向和目标。

山药蛋派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农村、写农民。而《扶贫纪事》就是一部货真价实、不折不扣的以乡村为背景、以农民为主角的农村题材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多年来我文学创作实践的真实体现。

我虽然不是研究农村问题的专家,但对农村、农民的关注却是持续不断、一以贯之的。多年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下乡,接触农村和农民的机会较多。特别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作为帮扶工作队一员并兼任队长,四年时间吃住在村,和农村、农民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四年时间,我深入田间地头,和基层干部交流,和农民沟通,对农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出现的困惑和未来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并努力用文学的语言和艺术的形象真实地表达。

这部书首先是真实反映了农村的现实。多年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色产业不断创新,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乡村旅游生机勃勃,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这就是我曾经梦想中的乡村的模样啊。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有知识、有抱负、有能力的青年农民离开农村加入城市创业行列中去了,留在农村的年轻人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怎么能留住这份乡愁,怎么能吸引年轻人留在乡村,怎么能让农民在自己的土地和家乡就能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这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其次是这本书真实地展现了当今的农民形象。现在的许多农民并不靠土地收入,也不愿耕种土地,更不愿扎根农村。虽然户口还在农村,但常年在外靠出售劳动力和手艺赚取工资,并在城里租房买房居住。而留在农村的老弱病残,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耕种仅有的几亩土地以防耕地撂荒,也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继续关注在这个巨大转变中每个人命运的状态和走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呼吁政府和社会对农民群体给予最大的政策优惠,让农民也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成果,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那一份福利。

这本书第三个特点是真实地反映了扶贫干部的帮扶过程。下乡驻村帮扶整整四年,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央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和决心,基层干部的用心用力,帮扶干部的真诚实在。上下一心,全力以赴,终于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书中既有走村串户、访贫问寒与贫困户的真情沟通,也有设身处地、实实在在对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具体帮扶;既有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寻找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的积极探索,也有对农村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让读者看到了扶贫干部扎根农村,扶贫扶志,助推产业发展,和群众一起战贫困拔“穷根”奔小康的真正作为,感受到了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发挥的应有作用。

《扶贫纪事》只是我农村题材文学创作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也不会是我文学创作的最高峰。至于以后的写作,我还是坚持写农村,写农民。用我手写我心。我要用手中的这支笔,继续书写农村和农民,把更多更好的农民形象,更真实的农村生活,更美好的乡愁展示给更多的读者。

获奖评语:

《扶贫纪事》语言朴素但富有诗意,笔触细腻而传神生动,叙述控制沉稳从容。对农民贫困的真正原因和诉求,农民与土地,农民与粮食,农村现状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困境、困惑等系列问题都有直观描述和深情展望,展示出一幅当下农村生活的全景。是一部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真实生动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了解认识农村问题的活教材。

现场介绍词:《扶贫纪事》认真思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生动描写当下农村现实生活,深情展望乡村振兴美好未来,是一部抵达生活厚土的优秀作品。
199164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